相信大家在看到瑶医草堂,或者是已经进入瑶医草堂体验过的朋友们可能都存在一种疑惑,瑶药是什么?都有哪些?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今天就给大家讲讲我们的“瑶药”。
金秀是“世界瑶药之都”,年,广西科委组织的“大瑶山资源综合考察队”的考察资料证实,金秀瑶族自治县目前共有药用植物达余种。瑶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是怎么识别不同药材的功效的呢?
经过世世代代瑶医总结整理,瑶族人用简单的口诀就能记住上千种的药材的功效,基中以“五虎九牛十八钻七十二风”最为经典。
瑶族民间一首药歌云:
五虎威振坐山中,寒热温平息息通
九牛力大强筋骨,益寿超过庞宜宗
十八武艺能掌握,那怕猎物无钩弓
七十二风名治百疾,留下后人去追踪
瑶药“五虎”——分别对应五种药材,药力猛烈,瞬间起效,在瑶药中属“打”药;
瑶药“九牛”——分别对应九种药材药力绵长,持久起效,在瑶药中属“风打”相兼之药;
瑶药“十八钻”——分别对应十八种药材药力劲透,常用驱除深入肌体骨胳的病根;
瑶药“七十二风”——分别对应七十二种药材药效象风一样,能遍及全身各个经脉,具有滋补作用。
金秀大瑶山的纯天然瑶药功效远胜于其他地区的瑶药,更是外界普通中药所无法比拟的。主要与药材生长环境的优越性有关。目前市场上中草药大多来自药农之手,这些用化肥农药催长的栽培药材,个体肥大但药力不足。瑶族草药都是野生植物是种植类中药功效的5-10倍。
今天先给各位朋友们介绍瑶药中的“五虎”
五虎入山虎,两面针上山虎,海金子下山虎,滇白珠毛老虎,羊踯躅猛老虎,白花丹
1、两面针
两面针(学名:Zanthoxylumnitidum(Roxb.)DC.)是芸香科,花椒属木质藤本植物;茎、枝、叶轴下面和小叶中脉两面均着生钩状皮刺。单数羽状复叶,对生,革质,卵形至卵状矩圆形,无毛,上面稍有光泽,伞房,状圆锥花序,腋生;花4数;花瓣淡黄绿色,萼片宽卵形。蓇葖果成熟时紫红色,种子圆珠状,3-5月开花,9-11月结果。
分布中国广东、广西、福建、湖南等地。生于山地、丘陵、平地疏林、灌丛中。
两面针主根粗壮,支根多,根外皮泥黄色,内皮硫黄色,松软,味甚苦,麻舌。有小毒,中毒后引致腹痛、呕吐、头晕、小肠及脾脏收缩等症状。
要药用价值:根、茎、叶、果皮均用作草药,通常用根。根性凉,果性温。有活血、散瘀、镇痛、消肿等功效。民间用于跌打扭伤药,亦作驱蛔虫药。局部应用时,对神经末梢有麻醉作用,对胃痛或关节肌肉痛有缓解作用。根的水提液和酒精浸析液对溶血性链球菌和黄金色葡萄球菌均有显著抑制作用。根的提取液用作针剂注射,对坐骨神经痛也有明显疗效。因含有麻醉成分,可与其他药物配伍,用作粘膜麻醉剂。
2、海金子
海金子(PittosporumillicioidesMakino),又称崖花海桐,崖花子,常绿灌木,高达5米,嫩枝无毛,老枝有皮孔。叶生于枝顶,3-8片簇生呈假轮生状,薄革质,倒卵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适应寒冷能力较强,亦耐寒暑,广泛分布于中国福建、台湾等地。种子含油提出油脂可制肥皂,茎皮纤维可制纸。
药用价值:
药用部位:根、叶及种子。
采集:根、叶全年可采,种子秋、冬采集。
性味:苦,微温。
1、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苦。”
2、《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性微温,,味苦。”
功用主治:解毒,利湿,活血,消肿。治蛇咬伤,关节疼痛,脱
力黄肿,痈疽疮疖,跌打伤折,皮肤湿疹。
1、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消炎解毒,活血退肿。治毒蛇咬伤,湿疹,骨折,关节炎,疖痈,骨髓炎,蜂窝组织炎。”
2、《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活血通络,接骨消肿,解毒止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捣汁。外用:捣敷。
选方:
1、治蕲蛇咬伤:厓花子根一两,水煎服;另取鲜根或叶捣烂外敷伤处。
2、治眼镜蛇咬伤:在伤口周围针刺排毒后,先用豆根瘤菌五钱,水煎服,渣外敷;后再用山海桐鲜根皮加食盐捣烂外敷伤处。
3、治腹蛇咬伤:山海桐根皮(约三株的根)捣烂,取汁内服,渣外敷。
4、治指头炎:山海桐鲜叶捣烂敷患处。
5、治骨折:手术复位后,取山海桐鲜根捣烂,外敷伤处,外加包扎固定。取山海桐根四两,酒炒后,加鸡一只去头脚,水煮,吃汤和鸡。(以上方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6、治脱力黄胖:厓花子根一两,塞于鸡腹内,加黄酒炖熟,随意服食。(《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7、治皮肤湿疹:厓花子叶和紫金牛果实煎水服。(《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3、滇白珠
滇白珠,常绿灌木。树皮灰黑色。叶卵状长圆形至长卵形,革质,有香味,先端尾状渐尖具尖尾,基部钝圆或心形,边缘具锯齿。浆果状蒴果球形,黑色,5裂;种子多数。花期5-6月,果期7-11月。产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区。枝、叶含芳香油,全株入药。具有毒性及药物作用。
药用价值:
滇白珠的全株。
洗净,晒干,切碎用。
辛、苦,温。有小毒。
归肝、肾经。
祛风除湿,解毒止痛。用于风湿关节痛;外用治疮疡肿毒。
2~3钱,煎服。外用适量,煎汤熏洗患处。
用治风湿痹痛无论新久,均可应用。可配合五加皮、忍冬藤、油松节、威灵仙要同用。对于跌打损伤、瘀滞疼痛,或妇女经闭不行,可配合当归、桃仁、泽兰等药同用。此外本品还可治疗疮疖痈肿、蛇虫咬伤,可用鲜草适量,打烂外敷。
《全国中草药汇编》
4、羊踯躅
羊踯躅(学名:Rhododendronmolle(Blume)G.Don):落叶灌木,高0.5-2米;分枝稀疏,枝条直立,幼时密被灰白色柔毛及疏刚毛。叶纸质,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幼时上面被微柔毛,下面密被灰白色柔毛。总状伞形花序顶生,花多达13朵,先花后叶或与叶同时开放;花冠阔漏斗形,长4.5厘米,直径5-6厘米,黄色或金黄色,内有深红色斑点,花冠管向基部渐狭,圆筒状,长2.6厘米,外面被微柔毛,裂片5,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蒴果圆锥状长圆形,具5条纵肋,被微柔毛和疏刚毛。花期3-5月,果期7-8月。
生于海拔米的山坡草地或丘陵地带的灌丛或山脊杂木林下。产中国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和云南,有一亚种产日本。该物种花朵美丽,颜色鲜艳,并具有较高的中草药价值,为著名的有毒植物之一。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多栽培,也是众多杜鹃园艺品种的母本,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药用价值:
该种为著名的有毒植物之一。“神农本草”及“植物名实图考”把它列入毒草类,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民间通常称“闹羊花”。植物体各部含有闹羊花毒素(rhodojaponin)和马醉木毒素(asebotoxin),ericolin和andromedotoxin等成份,误食令人腹泻,呕吐或痉挛;羊食时往往踯躅而死亡,故此得名。在医药工业上用作麻醉剂、镇疼药;全株还可做农药。
药典洋号贺:花、叶治疗风湿骨痛,顽疣《滇药录》。洋号贺:花、根治疗皮肤顽癣,龋齿痛,跌打损伤,神经痛,慢性支气管炎《滇省志》。
根、花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慢性气管炎,顽癣,蛊毒《畲医药》。
毛老虎:用于寒湿痹痛,跌打损伤,骨质增生。
用途花(闹羊花):辛,温。有大毒。祛风除湿,舒筋活血,镇痛止痛。用于风湿顽痹,骨折痛,牙痛、皮肤顽癣。
果实(云轴子):苦,温。有大毒。蠲痹止痛,定喘止泻。用于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根:辛,温。有毒。祛风,止咳散瘀止痛,杀虫。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神经痛,咳嗽痰喘,外用于肛门瘘管,杀灭钉螺。
茎、叶:杀蝇蛆,孑孓,钉螺。
5、白花丹
白花丹,多年生蔓生亚灌木状草本,高2-3m。茎细弱,基部木质,多分枝,有细棱,节上带红色,除具腺外,光滑无毛。单叶互生;叶柄基部扩大而抱茎;叶片纸质,卵圆形至卵状椭圆形,长4-10cm,宽1.5-5cm,先端尖,基部阔楔形,无毛,全缘。
白雪花、白皂药、山波苓、一见消、乌面马、火灵丹、假茉莉、猛老虎、白花岩陀
为蓝雪属植物白花丹PlumbagozeylanicaL.,以根和叶入药。秋季采集,根晒干后入药,鲜叶仅供外用。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lumbagozeylanicaL.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切段晒干或鲜用。
若皮肤中毒可用清水或硼酸水洗涤,如糜烂时可用硼酸软膏敷患处。服鲜品中毒后服蛋清、糖水、活性炭,出现麻痹时可给樟脑等强心兴奋剂、静脉注射葡萄糖盐水等对症治疗。
苦、微温。有毒。
祛风止痛、散瘀消肿。根:风湿骨痛、跌打肿痛,胃痛,肝脾肿大。叶:外用治跌打肿痛,扭挫伤,体癣。
根:3~5钱(久煎3~4小时以上),孕妇忌服;叶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一般外敷不宜超过30分钟,局部有灼热感即除去。
孕妇忌服。
《全国中草药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