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效果好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01
现实中,许多父母崇尚对孩子实行放养,认为这是对孩子民主、自由,是对孩子的尊重和爱,是西方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当然,也有的父母是自己懒惰,疏于管教,以放养作为托辞而已。
首先,我们一定要清楚,“放养”这个词是一个合成词,是放与养的辩证统一,放与养各有侧重与分寸,放的是思维和思想,养的是规则和习惯,许多父母在放养孩子的时候,一切皆放,放而不养,没有界限,没有分寸,没有底线,结果把孩子给害了。
如,我们看到,一个孩子肆意踢打一只小猫,父母在旁看着,认为正常不过了;一个孩子对爷爷奶奶拳打脚踢,孩子的爸爸妈妈也不制止;孩子任性,要什么就给什么,无限满足孩子的需求等等,类似这样的现象司空见惯,不足为奇。
事实上,任何一个孩子都是天使,但也隐藏着恶魔的一面,教育的使命就是把天使的种子激发,并长成苍天大树,而恶魔的一面给彻底压制或消灭掉,使孩子成为一追求真善美的人。
作为孩子,在童年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有些行为是需要限制的,是有害的,如,他们看到火,可能认为火是有意思的,但并知道要与火保持距离,只到有一天,他们被火灼伤了,于是自觉建立了与火保持一定距离的规则,可是,与有一些事物之间,并不像人与火之间,因为火有它自身的属性,孩子不保持一定的距离而受伤,自然帮助孩子与火之间保持界限,建立一定距离的规则。孩子与许多事物相处,其事物本身的属性不具备这个功能,就需要父母或他人帮助孩子建立规则了。
例如,一个小孩子喜欢美丽的花朵,他就去折,变为已有;一个孩子喜欢一只小猫,而表达的方式却可能用脚踢,他并不知道小猫会疼痛;喜欢小鸟,却把鸟窝捣了,并不知道小鸟的妈妈也会难过等等。而小鸟、小猫、小花并不能在孩子伤害的时候,通过自然属性让孩子自发的建立与其保持一定的距离,再也不敢伤害了。这个时候,就需要父母为孩子建立规则,告诉孩子,花可以欣赏而不能折断,与小猫、小鸟友好相处,而不能伤害,如果不听规则,父母就要惩罚,恶劣的情况,不妨适度体罚,否则,孩子的规则意识是很难建立的。
记住:任何一个人没有天生的敬畏之心,敬畏之心是需要培养的。
02
詹姆士·杜布森博士在《勇于管教》中写道:“如果悬崖边上设有栏杆,那么人就敢靠着栏杆往下看,因为不会害怕摔下去;如果没有栏杆,大家再离悬崖很远的地方就停住了,更别说站在悬崖边缘往下看了。栏杆就是界限,知道界限的孩子会有安全感,相反,没有界限的孩子没有安全感,因为他不知道安全的尺度在哪里。”
界限就是规则。不仅如此,一个家庭,能够奉行一些好的规则,就会养成极好的家风。孩子的规则意识自然形成,好习惯也是规则建立后真正给培养起来的。
可是,许多时候,家长朋友们,在放养的误区里,把规则也给放了,或者带头给破坏了。
这样的案例实在太多,如:一些家长朋友要求孩子少玩手机和游戏,而自己比孩子更着迷;一些家长朋友要求孩子讲卫生,可是家庭长期乱糟糟的;一些家长要求孩子热爱阅读,努力学习,自己却天天沉迷在赌博打牌之中。如此这般,孩子的规则意识是无法建立的。
当然,更为严重的是,许多父母压根儿就没有规则的概念,随着孩子的任性而来,这才是最糟糕的,更是这些父母,却无意中对孩子的思维控制、约束,如孩子问问题,他们极不耐烦,孩子好奇,他们不懂得尊重,孩子表达不同的观点,他们不屑或根本就不听等。这样的家教,后果就是,孩子的思想给控制了,智力发展给扼杀了,而行为给放荡了,敬畏心给破坏了,这是多么的可怕。
03
培养孩子规则意识正确的做法是,对于孩子的思维要放养,要尊重,主要体现就是对于孩子的奇思妙想给予支持与鼓励,对孩子问不完的问题给予呵护与引导,对于孩子在家庭里,在生活中的观点表达,给予民主与接纳,让孩子的思考不断,思维活跃,达到放养的目的。
而对于孩子的行为规则,却要有目的,有意识的“养”。首先,要带领孩子建立各方面的规则,如,生活规则、社会规则、学习规则等等,一旦制定,就要认真执行,绝不朝令夕改,也不轻易妥协。
其次,父母要带着示范。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孩子的规则意识强不强,习惯好不好,在很程度上都是父母的影响而成就的。《夏山学校》中有一段话说:“假如你的孩子说谎,他不是怕你,就是在模仿你。"
再次,养规则一定要有奖惩,即尊重规则有奖励,不遵守规则要处罚。例如,约定看电视是30分钟,孩子没有遵守规则,可以罚其第二天不准看电视,而且一定要做到,反之,给予奖励,奖励不一定是物质,可以是陪孩子玩一个游戏,也可以是给孩子讲一个故事,还可以在家庭里建立代币制度等。
最后,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进而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还需要持之以恒。《刻意练习》这本书里讲过: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曾管理一个研究项目,该项目研究不同领域和行业中许多杰出人物的童年。结果发现,这些杰出人物在孩提时代,其父母曾想尽各种办法防止他们半途而废。
写在最后
盲目的放养教育,对于不愿意保持自己的学习力,不愿意精进自己的教育方式的父母来说,最轻松。
但想要养出一个三观正,心理健康的孩子,是需要父母对孩子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高质量的陪伴的。
真正的放养教育,放的是孩子的思维,养的是孩子的规则和习惯。
图片来源:重庆教育
讷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