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强偏科生高考物理仅5分,竟成了世

北京哪间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他身高只有米49,

但却是个真正的巨人,

他为中国的机械工业、土木建筑、

航空航天和军工事业,

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是无数专业上的天才,

力学、坦克电池、输入法……

他简直就是万能科学家,

中国版的牛顿。

他就是,钱伟长

92年0月9日,

他出生于无锡鸿声乡七房桥村,

这是一个贫穷的书香家庭,

父亲钱挚是一名教师;

六叔擅长诗词、书法;

八叔擅长小品和笔记杂文;

四叔钱穆则是赫赫有名的国学大师。

在如此环境下,他耳濡目染,

没入小学,中国传统小说及《春秋》、

《左传》……等古典名著,就已烂记于心。

前排右一:钱伟长

他的童年蛮不幸的,

一开始在家乡读小学,

结果家乡有战火了,不得不转学,

转学后,由于当时军阀战乱连连,

他又不得不经常停学逃难,或失学在家,

真正上学的时间还不到5年。

6岁的时候,父亲又早逝,

他跟随着四叔钱穆到苏州念书,

学习数理化和西洋史。

93年6月,为了能多些被录取的机会,

他在上海连续报考了五所大学:

清华大学、交通大学、

中央大学、武汉大学和浙江大学。

结果!

他被这五所名牌大学都同时录取了。

考清华的时候,

语文考试题目是大师陈寅恪出的,

题目叫《梦游清华园记》,

结果他只用45分钟,

就写出了一篇字的赋。

赋是什么?

就是杜牧的《阿房宫赋》,

欧阳修的《秋声赋》…

诗词曲赋,四大文体,

比较而言,赋是最难写的。

古代凡有成就的赋家,

无一不是大学问家和大作家。

而他的这首赋完美到无可挑剔,

批试卷的老师看了大半天,

竟一个字也改不了,

只能服气地给了他00分。

历史题目考的是《二十四史》

要回答名字、作者、多少卷等,

好多人被这道怪题难倒了,

拿的都是零分。

而他居然又一字不差地全部答完,

又考了个00分!

是不是被这样的文史天才震惊了?

可更震惊的是他的化学和数学,

一共才考了20分,

英文没学过,0分,

尤其是物理,才考了5分……

最后他的高考总分仅仅分。

本来已没有入学机会的他,

因为文史实在太优秀了,

最终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了。

可他又碰到难题了,

当时清华大学有一项规定,

就是男生的身高要达到米5。

尽管规定学生的身高不是很好,

但最低要求米5倒也不过分,

然而我们的伟长都9岁了,

身高才米49……

就这样他又刷新了记录,被记载为:

“清华历史上首位身高不达标的学生”。

左一:钱伟长

本来,他入的是清华大学的历史系,

但是第二天,九一八事件就爆发了。

怀着一颗炽热的爱国心,

他决定弃文从理,转学物理系,

会吟诗作对有什么用,

文章写得再好有什么用,

小日本到了面前,

一个字还没蹦出来,可能就已经挂了。

他要制造出飞机大炮,强我中华!

于是,他急冲冲地跑到了,

物理系主任办公室的门口。

这时他才发现,

原来想造飞机大炮的不止他一个!

办公室门口,人山人海,

新生中竟有五分之一的人想进物理系,

但该系的名额只有十名。

排了很久的队,终于见到了,

当时的物理系主任吴有训。

他激动地说:

“目前我们祖国迫切需要的是科学技术、

是飞机大炮!所以我要学物理。

我的数理化成绩虽然不好,

但我有决心赶上去,

这一点请先生放心。”

最终吴有训被他的真诚打动了,

可翻了翻他的入学成绩,

结果被吓出了一身冷汗,

说什么也不肯同意他的请求。

高考物理只考了5分的人,

怎么去造飞机大炮救国......

但是他可没有知难而退,

天天去磨系主任。

吴有训

怎么磨呢?

吴有训每天8点钟上课,

他6点就到办公室门口等着他;

一见面,就大喊:“我要进物理系”!

吴有训去办公,他就跟着去。

这样,整整跑了一个礼拜,

吴有训被缠到连办公都没法儿办。

死缠烂打+软磨硬泡,

这招实在厉害,

最终,他成功说服了系主任!

吴有训说:

“这样,你那么坚决,可以。

你先在物理系学习一年,

普通化学、普通物理、

高等数学这三门课,期末的时候,

你要能考70分,就先让你试读。”

他二话不说,就答应了这个条件。

可高中时代的他,

从来就没有弄清楚过物理、化学,

数学更是没有系统地学过,

代数符号都搞不清,

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

这一年,他一天顶多睡五个小时,

早晨6点不到就起来,

晚上2点多才睡觉。

他成为清华读书最用功的一个,

有一天早晨六点,

他走到一个他不常去的地方,

忽然看见一个人老远地一摇一摆的走来,

这个人就是华罗庚!

华罗庚每天三点就起来,

当他六点起来时,

华罗庚已经念完书,在散步了,

于是,他就暗暗地和华罗庚,

展开了一场“早起竞赛”。

就是这样,经过他的刻苦努力,

一年下来,他各门功课的成绩,

都达到了70分以上。

物理更是从战斗力只有5分的渣渣,

成为了学校的物理学霸,

从此,他开挂的人生开始了。

当时清华大学十分注重体育,

92年就设立了体育部,

将体育作为四年必修课,

每日午后还有“强制锻炼”。

在这一个小时的时间里,

清华将图书馆、教室、宿舍都锁起来,

“让所有学生都出来活动。

而且规定体育不及格的,

不能毕业、不能出国留学。

比如,著名的翻译家吴宓,

毕业时各科成绩优良,

96年想出国,就因为跳高成绩不达标,

只能等体育通过后,才能去赴美留学。

马约翰锻炼学生

而为了锻炼自己的体魄,

不管是酷暑,还是寒冬。

他每天清晨都会长跑,

一次偶然的机会,

他被清华体育的奠基人,

中国近代杰出的体育家和教育家,

马约翰注意到了。

于是不久后,他就被通知,

到清华大学越野长跑队报到。

年,

他以米49的身高,面对米06的跨栏,

并以3秒4的成绩,

夺得了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的季军,

生猛得一塌糊涂!

所有人都佩服得五体投地。

米49跨米06的栏啊!!!

所有人都流着泪为他鼓掌。

而且,他还加入了学校的足球队,

长相俊朗,运动细胞又好,

瞬间就成为了风靡校园的球星。

而他还总结出一套踢球的秘诀:

停球往往会失去机会,要练习快速出球,双脚都要自如运用,射门要用平快球,对准上下左右四个门角,起脚要快,要果断,绝不能犹豫。

个子小,避免跟别人争头球,要以快制胜,带球不要离身太远,不超出半米以外,踢法要灵活多变;

在球场上尽量不停球,而在比赛中传球,出球速率越快越好,只有在队友没准备好的情况下才选择盘带……

年,如此优秀的他大学毕业了,

并留校攻读研究生,

而那时他的身高已经长到米66了。 

年,25岁钱伟长已经是,

清华校足球队的核心球员,

身高也达到了米69。

要知道,9岁才米49,

想再发育是不大可能的,

而他疯长20厘米,

又成功地创造了增高的奇迹!

年清华物理系师生在科技馆前的一张合影,四排左四为钱伟长;二排左五为吴有训;二排左三为叶企孙。

年月,

他考取了中英庚款会的公费留学生,

远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

主攻弹性力学,

跟随导师辛吉研究板壳理论,

仅仅用了50天,

就完成了论文《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

并发表于世界导弹之父,

冯·卡门的60岁祝寿文集内,

被一起收录的还有爱因斯坦的论文。

而爱因斯坦看了他的论文后,感叹说到:

这位中国青年解决了困扰我多年的问题,

此文奠定了他在美国科学界的地位。

年他获得了,

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博士学位。

同年,去往美国,

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射,

推进研究所研究总工程师,

师从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

从事博士后科学研究。

并发表了,

世界上第一篇关于奇异摄动的理论,

被国际上公认该领域的奠基人。

冯·卡门

后来,他又参加了,

人造卫星的规划和研制工作。

工作开始不久,就出现一个难题:

人造卫星在太空运行时,

由于要损耗能量,

高度会逐渐降低,那么每绕地球一周,

高度损失是多少呢?

必须要进行精确的计算。

于是他就在自己的宿舍,

工作了三个通宵,

并最终破解世界难题,

这道题的答案直到今天,

仍然拥有超高的实用价值。

他令冯·卡门刮目相看,

冯·卡门曾经开玩笑地说:

“世界上最聪明的是匈牙利人,

(因为他本人是匈牙利人),

第二聪明的就是中国人。”

后来二战时期,

伦敦受到德国的导弹威胁,

丘吉尔向美国求助这一任务,

而这项任务,

又被交给了他所在的喷气推进研究所,

他仔细研究了德国导弹的射程和射点,

发现德国火箭的落点,

都在英国伦敦的东区,

他推测德军导弹的最大射程也仅如此。

于是提出:只要在伦敦的市中心地面,

造成多次被击中的假象,以此蒙蔽德军,

使之仍按原射程组织攻击,

伦敦城内就可避免遭受导弹的伤害。

英国接受了他的这一建议,

从而伦敦城因而幸免于难。

在丘吉尔的回忆录中,

还特别记录了此事,并大赞:

美国青年真厉害。

可他不知道的是,

这个年轻人不是美国人,

而是中国青年钱伟长。

那时在美国生活的他,

走上了人生的巅峰,

开着拉风的小跑车,

领着八万美元的年薪,

在高大上的实验室做研究。

然而,听到祖国抗战胜利的消息后,

这个爱国青年归心似箭,

毅然决然地放弃美国的一切选择回国,

他多次向冯·卡门提出回国的要求,

但冯·卡门始终不点头,

美方也多次阻挠,

最后他以思念家人为由,

美方才终于同意他回国探亲。

钱伟长与友人

年5月6日,

34岁的他只带了简单的行李,

和几本必要的书籍,

从洛杉矶乘船回国。

回忆起在美国的日子,他说:

“老实说,在国外的生活是非常舒适的,

领导了庞大的工程师队伍,

就是做"洋官"的人,当然我是"技术官"。

可我不稀罕这个,我当时是为美国做事,

做出来的导弹火箭都是美国用的。

是啊!当初说:

要为祖国造飞机大炮的少年,

并没有因优越的生活而忘记初心!

钱伟长和妻子

年5月,

在海外功成名就的他,

回到了清华园,

作为一名机械系教授,

开始为培养更多的学生默默努力。

而他即使是当老师,

也依然是个令人震惊的天才,

一般的教授一个礼拜只上6节课,

而他一个礼拜上7节课!

当时,他的工资是5万金圆券,

只能买两个热水瓶。

他穷得只能住在清华旧西院的平房里,

穿着一身破长袍,经常借债度日,

为了糊口,他不得不在北京大学、

燕京大学做兼职,每天疲于奔命。

可就是在这样相当艰苦的条件下,

他竟创立了中国大学里,

第一个力学专业,

出版了中国第一本《弹性力学》专著。

年,他主导发表的科学专著:

《弹性圆薄板大挠度问题》出版,

在国际上第一次成功运用,

系统摄动法处理了非线性方程。

“钱伟长法”被力学界公认为是最经典、

最接近实际而又最简单的解法。

而也就是因为他的不懈努力,

加速了我国“两弹一星”的成功。

周总理曾诙谐地,

对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说:

如果说新中国的科学家加起来有一两,

你们三个就占了“三钱”。

更巧的是,“三钱”其实同出一门,

都是五代吴越王钱镠的后裔。

年月,他在《人民日报》上,

发表了一篇文章,

主张教授治校、理工合校、培养通才。

这在今天是常识,但在当时,它会犯错。

于是他被打成了右派,

被定为极右分子,撤销一切行政职务,

降为三级教授。

而他子女也受他牵连,

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

从此,

他也陷入了长达20多年的人生低谷。

而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科研理想,

依旧悄悄研发“高能电池”。

被打成右派后的8年间,

他为各方提供咨询,

解决技术难题00多件。

推导了多个三角级数求和公式

......

年,

已经56岁的世界著名科学家,

竟被分配到了,

北京首都特钢厂做了一名炉前工,

炉前工的工作是很苦的,

工作用的铁棒是52公斤,

一般人都拿不起来。

但是,他可是搞力学的!

利用力学的原理,竟做了一个支架,

把铁棒一头放在支架上,

另一头抬起来捅火炉,

就这样做,瞬间省了26公斤。

这一刻,

工人们才深刻地感觉到,

什么叫:

由此,他和工人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与工人们一起建立了热处理车间,

设计了当时北京最好的液压机床。

他说:

“我这个人是搞什么学什么,

我有这个能力。”

当时,还有人骂他是万能科学家。

直至年,

他的境遇才出现了转机,

重新开始安心地搞科研。

他的一生横跨无数专业,

他说:

“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36岁学力学,44岁学俄语,

58岁学电池知识。

64岁时,他还涉足了计算机领域,

于年提出了,

宏观字形编码(俗称钱码)输入法,

对电脑中文输入的开发有重大贡献。

年,70岁高龄的他,

以年轻人般的活力,

出任上海工业大学校长。

到了晚年,

他仍然每天上午8点半就开始工作。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

这个已经是垂暮之年的老人,

哪来这般旺盛的热情和精力?

有人问他长寿的秘诀是什么,

他说:

“我没有休闲生活,不抽烟、

不喝酒、不锻炼、不胡思乱想,

所以我身体健康。

工作就是我强身健体的秘诀,

脑筋用得越多身体越好。

我睡眠时间不长,但睡眠效率很高。

工作其实就是最好的休息。”

原来多工作还能长寿?

不说了,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啊!

随手提笔,

行云流水间就能写出诗词歌赋;

面对跨栏,

风驰电掣间就能轻松创造记录;

走上球场,

自然洒脱过人,闲庭信步射门;

坐下思考,

随随便便就能搞出大研究大理论。

从足球队员到力学大师,

从偏科生到科学巨擘,

他的一生都在突破自我。

年7月30日6时20分,

万能科学家钱伟长在上海逝世,

享年98岁。

很多人相信人有灵魂,

却往往过着毫无灵魂的生活。

大多时候我们只是在用肉体生活,

而灵魂被永久的闲置了。

而他拥有一个自由的灵魂,

无论境况,宠辱不惊。

始终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

顺逆交替,委屈不曲,

荣辱数变,老而弥坚,

这就是钱伟长人生的完美力学!

如此大器晚成的中国奇才,

一定值得,

今天我们所有人的致敬和缅怀!

推荐阅读:

这群创造了世界奇迹的中国人聚集在一起,

用8年时间改变了整个中国!

可他们后来的命运却……

谢谢您的阅读

-end-

年,我们在海外制作了,

一份非常难得,有意义的公益礼物,

送给全中国的大小朋友们,

打开下方视频,了解一下:

喜欢本文请分享及右下角点"赞"和"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oyanghuaa.com/nhzz/85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