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白芷板蓝根药材生产实用技术规范

谢晓亮(河北子课题负责人)

一、白芷生产实用技术范围:

本技术适用于河北省露地白芷田间生产过程,包括整地、播种、栽培、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收等管理措施。

编写人员及单位:谢晓亮、刘铭、温春秀、田伟、刘玲娣、贾东升、杨彦杰(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中心)。

1.选地整地

选肥沃的壤土地块。每亩施农家肥~kg,或生物有机肥~kg,均匀撒于地表,深翻30cm以上,整平耙细,做成宽2m的平畦。

2.播种材料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伞形科植物白芷[Angelicadahurica(Fisch.ExHoffm.)Benth.etHook.f.]为物种来源,选择籽粒饱满、无虫蛀、常温贮藏不超过1年的白芷种子。

3.播种

3.1播种时期

春播在清明前后,秋播在处暑至白露之间。秋播出苗快,产量高、质量佳。

3.2播种方法

按行距30cm开浅沟,深度1~1.5cm,将种子均匀撒于沟内,覆土盖平,稍镇压。每亩用种2kg。

4.田间管理

4.1间苗、定苗

按株距12~15cm定苗,定苗时除去过大和弱小苗,留壮苗。

4.2中耕除草

结合间苗进行中耕除草,第1次浅松表土,以后逐次加深。浇水及雨后及时中耕,保持田间土壤疏松无杂草。中耕时注意勿伤主根。

4.3追肥

一年可追肥2次,第一次在封垄前每亩追施N、P、K复合肥35kg,第二次在8月份根茎膨大期追施尿素20kg。

4.4灌溉排水

秋播白芷在翌年春天出苗后浇水一次;追肥后及时灌水;收获前可酌情灌水。如遇雨季田间积水,应及时开沟排水。

4.5拔除抽薹苗

若有植株抽薹开花,应及时拔除。

5.病虫害防治

5.1防治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通过选用抗性品种,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科学施肥等栽培措施,综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防治,将有害生物危害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农药及使用应遵守国家《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1~7)》。

5.2斑枯病

5.2.1农业防治

与禾本科作物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

5.2.2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1∶1∶波尔多液,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0倍,或75%代森锰锌(全络合态)倍,或30%醚菌酯1倍液,或用异菌脲(50%朴海因)可湿性粉剂倍液喷雾防治。

5.3灰斑病

5.3.1农业防治

实行2年以上轮作;合理密植,科学灌水,防止田间湿度过高;清除病叶,减少病菌来源;加强管理,增施有机肥料,改良土壤,增强抗病力。

5.3.2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1∶1∶波尔多液,或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倍液,或用50%甲霜灵可湿性粉剂倍液,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或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用75%代森锰锌(全络合态)倍液,或用30%醚菌酯1倍液,或用异菌脲(50%朴海因)可湿性粉剂倍液喷雾防治,7d喷1次,连喷2~3次。

5.4根腐病

5.4.1农业防治

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5年轮作;合理施肥,适量施用氮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及时拔除病株烧毁,用石灰穴位消毒;清洁田园,减少菌源。

5.4.2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用50%的多菌灵倍液,或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0倍液,或用50%琥胶肥酸铜(DT杀菌剂)可湿性粉剂倍液灌根,或用3%广枯灵(恶霉灵+甲霜灵)~倍液,或用20%二氯异氰尿酸可溶粉剂倍液喷淋穴或浇灌病株根部,7d喷灌1次,连喷灌3次以上。

5.5紫纹羽病

5.5.1农业防治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用5%的石灰乳灌病穴消毒。

5.5.2药剂防治

每亩用50%的多菌灵或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0.5kg加20kg细土撒施土中翻地播种。发病时用70%的甲基硫菌灵0~1倍液,或用75%代森锰锌(全络合态)倍液进行灌根。

5.6根结线虫

5.6.1农业防治

与禾本科作物轮作。

5.6.2药剂防治

用1.8%阿维菌素倍液灌根,7d灌1次,连灌2次。或将48%毒死蜱乳油和1.8%阿维菌素乳油按1∶1混合,每亩用ml,兑水浇灌或喷淋,或穴施亩用淡紫拟青霉菌(2亿孢子/g)2kg,或沟施亩用威百亩有效成分2kg沟施。

5.7蚜虫

5.7.1物理防治

黄板诱杀蚜虫,有翅蚜初发期可用市场上出售的商品黄板,或用60cm×40cm长方形纸板或木板等,涂上黄色油漆,再涂一层机油,挂在行间或株间,每亩挂30块左右,当黄板沾满蚜虫时,再涂一层机油。

5.7.2生物防治

前期蚜量少时保护利用瓢虫等天敌,进行自然控制。无翅蚜发生初期,用0.3%苦参碱乳剂~0倍,或用天然除虫菊素倍液,或用15%茚虫威悬浮剂2倍液等植物源农药喷雾防治。

5.7.3药剂防治

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0倍液,或用3%啶虫脒乳油1倍液,或用2.5%联苯菊酯乳油倍液,或用50%吡蚜酮倍液,或用25%噻虫嗪0倍液,或用50%烯啶虫胺0倍液,或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倍,或用50%辟蚜雾~倍液或其他有效药剂,交替喷雾防治。

5.8叶螨

发生初期用1.8%阿维菌素乳油倍液,或用0.36%苦参碱水剂倍液,或用天然除虫菊素倍液,或用73%克螨特乳油0倍液,或用20%哒螨灵倍液,57%炔螨酯2倍液,20%四螨嗪0倍液,5%唑螨酯或24%螺螨酯悬浮剂倍液,或用噻螨酮(5%尼索朗乳油)1~倍液等喷雾防治。

5.9赤条蝽

5.9.1农业防治

秋季清除枯枝落叶、铲除杂草,或及时翻地,减少部分越冬虫源;于卵期或初孵幼虫期,采摘卵块或群集的小幼虫。

5.9.2生物防治

初孵幼虫期用0.3%苦参碱植物杀虫剂~0倍液,或用天然除虫菊素倍液,或用15%茚虫威悬浮剂2倍液喷雾防治。

5.9.3药剂防治

幼虫低龄期用50%辛硫磷乳油0倍液,或用2.5%溴氰菊酯乳油,或用20%甲氰菊酯2~倍液喷雾防治。

6.采收

春播后于当年10月份采收;秋播的白芷在第二年9月份采收。采收时选择晴天进行,先割去地上部分,挖取全根,可采用根茎类药材收获机采收,收获后抖净泥土,晒干或低温干燥。

 表1白芷常见病虫害及有利发生条件

病虫害名称

病原、害虫种类或类别

传播途径

有利发生条件

斑枯病

真菌:半知菌亚门,白芷壳针孢Septoriadearnessii

风雨传播

高温高湿、多雨露,适宜温度25℃以上,相对湿度93%以上

灰斑病

真菌:芹菜尾孢Cercosporaapii

雨水、风、气流、灌溉水、农事作业等

适宜温度25~30℃,高湿、缺水、少肥、灌水过多、植株生长不良

根腐病

真菌:菜豆壳球孢菌Macrophominaphaseolina

土壤、病残体、带菌粪肥、水流等

低温多湿易发病,植株伤口和微伤是病菌侵入的主要途径

根结线虫

线虫: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hapla

土壤、病残体等

沙性大、保水力弱、通气良好或沙壤土地发病较重;干旱年份发病重于多雨年份;连作地发生重

紫纹羽病

真菌:担子菌亚门,紫卷担子菌Helicobasidiummompa

水流、病残体、土壤、带病种子和苗木、农具等

土壤积水或酸性、砂砾土质,连作地或周围有桑园、甘薯、马铃薯等,高温多湿,风雨多的季节,气温骤升或虫害猖獗,伤口多时易发病。偏施氮肥发病重

蚜虫

同翅目,蚜科Aphidoidae

有翅蚜迁移扩散

18~25℃、一定湿度

叶螨

蜱螨目,叶螨科Tetranychidae

自身爬行,风力

气温29~31℃,相对湿度60%以下

赤条蝽

半翅目,蝽科Graphosomarubrolineata

成虫迁移扩散

6~8月发生危害,温度25℃左右,周围有蔬菜、树木等发生重

二、板蓝根生产实用技术

范围:

本技术适用于河北省露地板蓝根田间生产过程,包括整地、播种、栽培、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收等管理措施。

编写人员及单位:谢晓亮、刘铭、温春秀、田伟、刘玲娣、贾东升、杨彦杰(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中心)。

1.选地整地

选择沙质壤土,耕前灌一次水。每亩施腐熟的农家基肥kg,或生物有机肥~kg,均匀撒于地表,耕深30cm左右,耙细整平,做成宽2m左右的平畦。

2.播种材料

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indigoticaFort.)的种子。

3.播种

春播在4月上中旬,夏播于6月份,按20cm行距条播,每亩播种量3kg。

4.田间管理

4.1中耕除草

幼苗出土后及时中耕除草,植株封垄后,不再中耕。大雨过后,锄松表土。

4.2追肥

春播的在6~7月份每亩追施N、P、K复合肥25kg。

4.3灌水排水

幼苗期如遇干旱少雨及时灌水,结合施肥进行灌水。雨后注意及时排水。

5.病虫害防治

5.1基本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通过选用抗性品种,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科学施肥等栽培措施,综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防治,将有害生物危害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农药及使用应遵守国家《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1~7)》。

5.2蚜虫

5.2.1物理防治

黄板诱杀蚜虫,有翅蚜初发期可用市场上出售的商品黄板,或用60cm×40cm长方形纸板或木板等,涂上黄色油漆,再涂一层机油,挂在行间株间,每亩挂30块左右。

生物防治

前期蚜量少时保护利用瓢虫等天敌,进行自然控制。无翅蚜发生初期,用0.3%苦参碱乳剂~0倍液,或用天然除虫菊素倍液,或用15%茚虫威悬浮剂2倍液喷雾防治。

5.2.3药剂防治

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0倍液,或用3%啶虫脒乳油1倍液,或用2.5%联苯菊酯乳油倍液,或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倍,或用50%辟蚜雾~倍液,或用50%吡蚜酮倍液,或用25%噻虫嗪0倍液,或用50%烯啶虫胺0倍液或用其他有效药剂,交替喷雾防治。

5.3菜青虫(菜粉蝶)

5.3.1生物防治

菜粉蝶产卵期,每亩释放赤眼蜂1万头,隔3~5d释放1次,连续放3~4次。或于卵孵化盛期,用亿/g活芽孢Bt可湿性粉剂倍液,或用每亩用~g的10亿PIB/mL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液;或用氟啶脲(5%抑太保)或25%灭幼脲悬浮剂2倍液,或用25%除虫脲悬浮剂倍液,或用氟虫脲(5%卡死克)乳油2~倍液,或用虫酰肼(24%米满)0~1倍液,或用15%茚虫威悬浮剂2倍液,或用0.1%闹羊花素-Ⅲ乳油~倍液,或用多杀霉素(2.5%菜喜悬浮剂)倍液喷雾防治。7d喷1次,防治2~3次。

5.3.2药剂防治

用4.5%高效氯氰菊酯或联苯菊酯(10%天王星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或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0倍液,或用1%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或1.8%阿维菌素乳油倍液等喷雾防治。

5.4小菜蛾

5.4.1农业防治

清除田间残株、枯叶,铲除杂草以消灭害虫越冬场所及部分越冬虫卵。

5.4.2生物防治

成虫羽化初期,使用性诱剂诱杀成虫。其他方法(同5.3.1)。

5.4.3药剂防治

卵孵化期或低龄幼虫期喷药防治,防治方法(同5.3.2)。

5.5红蜘蛛

于田间点片发生初期用1.8%阿维菌素乳油倍液,或用0.36%苦参碱水剂倍液,或用天然除虫菊素倍液,或用73%克螨特乳油0倍液,或用噻螨酮(5%尼索朗乳油)1~倍液,或用20%哒螨灵倍液,或用57%炔螨酯2倍液,或用20%四螨嗪0倍液,或用5%唑螨酯或24%螺螨酯悬浮剂倍液喷雾防治。

5.6霜霉病

5.6.1农业防治

选择无病地块作留种田;与禾本科作物等进行轮作,避免与十字花科等易感染霜霉病的作物连作或轮作;清除田间枯枝落叶,处理病残株,减少菌源;雨后及时排水。

5.6.2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洒80%乙磷铝可溶性粉剂十黄腐酸盐(1∶1)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倍液,或9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倍液,或霜脲氰+代森锰锌(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倍液,或霜脲氰(40%霜疫灵)~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倍液,或铜铵合剂倍液(硫酸铜∶碳酸铵1∶5.5,研碎混合后0.5kg加水kg),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或异菌脲(50%朴海因)可湿性粉剂或75%代森锰锌(全络合态)倍液,或30%醚菌酯1倍液喷雾防治。隔7~10d用药1次。病害流行期用1∶1∶(~)的波尔多液或用65%代森锌倍液喷雾。注意交替轮换用药。

5.7根腐病

5.7.1农业防治

选择地势略高、排水畅通的地块种植;合理轮作;合理施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及时拔除病株烧毁。

5.7.2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用50%的多菌灵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0倍液,或75%代森锰锌(全络合态)倍液,或3%广枯灵(恶霉灵+甲霜灵)~倍液或20%二氯异氰尿酸可溶粉剂倍液淋穴或浇灌病株根部。

及时拔除病株后用以上药剂灌病穴,以防蔓延。

6.采收

6.1大青叶

6月和9月份分别收割1次,离地面3cm处割下叶子,晒干。

6.2板蓝根

10月份割叶后刨根,可采用根茎类药材收获机采收,抖净泥土,晒干。

表2板蓝根常见病虫害及发生条件

病虫害名称

病原、害虫种类或类别

传播途径

有利发生条件

蚜虫

同翅目,蚜科Aphidoidae

有翅蚜迁飞

气温18~25℃

菜青虫

鳞翅目,粉蝶科Pierisrapae

成虫短距离迁移扩散

气温20~25℃,相对湿度68%~80%

小菜蛾

鳞翅目,菜蛾科plutellaxylostella

成虫迁飞扩散

最适温度20~30℃

蛴螬(金龟子)

鞘翅目,丽金龟科Rutelidae;鳃金龟科Melolonthidae

成虫迁移扩散

有机质多、土壤肥沃

红蜘蛛

蜱螨目,叶螨科Tetranychidae

自身爬行,风力

气温25~31℃,相对湿度60%以下

霜霉病

真菌:鞭毛菌亚门,卵菌纲,霜霉目,霜霉属Peronosporaparasitica

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通过雨水溅射到叶片上

雨日多,田间湿度大,利于该病发生蔓延

根腐病

真菌:半知菌亚门、丝孢纲、镰刀菌属Fusariumsolani

土壤、农家肥、种子、水流

温度、土温24~30℃、相对湿度70%以上

程蒙

赞赏

长按







































白癜风诚信企业
西安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oyanghuaa.com/nhgx/17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