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middot理论曼陀罗绘画的疗愈

“曼陀罗在佛教中是一种帮助修行者参悟佛性的方式;在道家中是符合生命运行规律的内省方法;在艺术文化中是最基本的形式,是具有宇宙意义的美学符号;在心理学中是最古老的心理结构的象征。从一种佛教建筑形式演变为一种艺术图式,从帮助佛教修行者修炼到成为提高个人创造力和个人幸福的媒介,可以说,曼陀罗具有着古老的疗愈基因和强大的现代疗愈意义。”

道家思想是东方文化和哲学的巨大财富,笔者在关于曼陀罗绘画的疗愈功能的研究中发现了道家思想与曼陀罗绘画之间的共通之处,试图将其整合起来进行阐释。

道家思想的所有发现和创造都体现在“道”中。道教认为,人的身心是道的基本形态在个体中的具体体现,道的种子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是密封的。这与佛教中的“佛性”观点相似,佛教认为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佛性,只是在世态的污染下,佛性稍有亏损,需要借助曼陀罗来实现恢复和整合。同样,在人类诞生之前,在意识形成的那一刻,人的身心,即每个人心中道的种子就分裂成两极:性和生命。一性一命,一出生就各行其是,人穷其一生便是为了重聚性与命,统一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有意识的生命”,或者说是为了“成道”。那么,如何把“性”和“生命”统一起来呢?如何整合身心、如何成道?成道与曼陀罗之间又有什么关系?这些是笔者思考的问题。

借“圆”说“道”

庄子认为“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庄子·大宗师》)。可知,道存在于无形无物之中,神秘莫测。而庄子并不信任言语,因此对“道”的言说就要借助于象。《周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当“道”的含义和内涵用图像来表现时,即太极图。太极图是“道”的外在显现。太极图,也称为太极圈,它代表了世界万物的变化规律,是万物(包括我们人)存在、成长与变化的总根源。

而太极圈又是一个大圆。王夫之在《周易内传发例》中说:“太极,大圆者也。”太极为什么会是大圆?王夫之在《思问录外篇》中对此有详细解释:“太极,一浑天之全体。”又进而说:“绘太极图,无已而绘一圆圈也,非有匡廓也……取其不滞而已。”我们都知道,太极圈是地球的缩影,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圆,因而太极图也是一个圆。因而,道家以圆为万物的根源。

因此,道家往往将“道”与“圆”联系在一起,借“圆”以说“道”。[1]《老子》二十五章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周”便是一个圆圈,象征着循环往复,“周行”即是循环运动,“周行而不殆”则寓意着“道”在循环运动中的无穷涌动。[2]因此,“道”的运行轨迹是圆无止境的运动:它既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它不断地前进,不断地回归自身。这种无休止循环的特征正是圆的本质。圆所传达的是一种几何意义上的“无”和“永恒”。这种简单的存在没有终点,没有起点,只有无限的旋转,但是始终围绕着中心。同样地,庄子把“道”比作“环中”,即“圆心”。道家把“环中”比作心在一切循环的中心,使心能适应一切事物和循环的变化。[3]在他看来,“道”对世界就相当于圆心对圆。表面上,虚无出现。事实上,他们处于虚无状态的中央起到指挥的作用。总之,道与圆密不可分。“道”的运行规律是圆形的,而圆之本质是无始无终、循环运转,此动力就是“道”。

那么,回到刚才的问题:当人的身心,即每个人心中道的种子分裂成性和生命两极时,如何把两者统一整合起来呢?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知道,圆的本质是道的丰富内涵和本质的具体体现。那么,所有的事物都是从一个圆开始的。因此,当“道”的含义和内涵以视觉的方式表现出来时,所呈现出来的就是圆。所以,在更高的意识层次上,对立两极的融合、身心分裂的重聚必须体现在“圆”的象征形式上。通过圆,个体实现生命和意识的统一,也就是道家中的“成道”。

简单的一个圆蕴含着丰富的道家内涵,而借“圆”以“成道”的含义对现代人的身心健康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我们把圆作为统一和分离事物的一种媒介,我们将更接近道的心理学意义。

借“曼陀罗”以“成道”

关于“道”是如何通过“圆”表现出来的,我们需要继续探讨。

笔者刚刚提到,在更高的意识层次上,对立两极的融合、身心分裂的重聚必须体现在“圆”的象征形式上。这个圆在道家中体现为太极图。太极图中最基本的关系是阴阳,一阴一阳,阴阳互补;对立存在,和谐平衡;但又合二为一,统一于一个圆内。阴阳学说,反映了万物由对立统一的两部分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的普遍规律。

此外,在阴阳的基础上,太极图解决了三才(天、地、人)、五行(金、木、水、火、土)、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等之间的组合与关联,从而构成了统一于太极基础上的多元互动、中和与均衡关系。阴阳间互相依存相互消长呈现出来“对立统一”的规律,就是五行间五种因素相生相克流转往复呈现出来“互动致和”的基本规律。因此,“对立统一”、“互动致和”是太极图运化展现的根本规律。这样的规律旨在揭示多元间相互制约与协调,从而到达系统整体的相对平衡与稳定。从这一点来看,太极图这一圆圈实则具有心理学意义上的疗愈性:在多元对立中达到统一、平衡和稳定。

作为一种圆形符号的原型概念,曼陀罗由圆启动,代表一个圆圈,以圆形开始了个体的内能。不妨说,曼陀罗是发展到现代观念的更具有普遍疗愈意义的“太极图”。通过曼陀罗这一圆圈,个体实现生命和意识的统一,也就是道家中的“成道”。

太极图呈现出来的一体结构下的多元互动模式,与曼陀罗绘画呈现的多元关系是一致的。均匀、对称、有规律、有节奏的圆形运动,在太极图中体现为阴与阳、虚与实、形与神的平衡。曼陀罗内部也是如此,圆内是个人情绪、情结的显现,其中包括原型动力、偏差认知、消极情绪、意象画面、心理防御、躯体反应等等。圆在曼陀罗中体现为协调内部矛盾和情绪障碍,实现各类情绪的整合,从而建立和谐的心理秩序。也就是说,曼陀罗使形体和精神得到“同一”,调整阴阳平衡,维护生命功能,最后实现“成道”。

另外,我们知道,道的基本运行规律是“周行而不殆”,旋转的姿态是万事万物的基本存在状态。所有的天体包括人和物都在不停的运动变化中。就比如太极图这个圆,圆内是个优美的“s”,两条阴阳鱼首尾相连,循环往复,无尽无休。可是不管内部如何激烈运转,外面的大圆却有着不可轻忽的稳定的作用,有着制动的力量。这整体的平衡仿佛是大自然的协调,使一切归于沉寂。曼陀罗这个圆也是如此,圆内是个人情绪、情结的显现。但是在外部大圆的限定、稳定之下,可以让个人安全地抒发情绪。所以说,曼陀罗外部大圆带来的静自然是心静,以静制动,揭示自然规律的同时也平衡焦躁和冲动。

可见,道教阴阳平衡与笔者所强调的心理健康观是一致的。太极图将传统阴阳辩证思想与五行制约平衡理论完美结合,赋予了现代曼陀罗绘画治疗深刻的哲学内涵。曼陀罗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家内涵,而借曼陀罗“成道”的含义对现代人的身心健康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现实疗愈意义

在道家思想中,曼陀罗绘画反映了人们最原始的心理需求。根据道家思想,日出日落,日月更替,春秋变幻,星辰变幻,宇宙万物都在不断地循环运动,这种发展规律是人类生活所特有的。从心理现象来看,正常的心理活动是人体阴阳协调,也就是这种发展规律的表现。世间万物各自划分为阴阳,在永恒的相互运动和变化中。在绝对运动中,不断形成一种新的相对和谐的统一和稳定的结构,以促进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如果这种动态平衡被破坏,体现在个体身上就是精神疾病的出现。因此,道教阴阳平衡与作者所强调的心理健康观是一致的。曼陀罗绘画作为一种独特的内省方法,符合宇宙规律和生命运行规律,有助于个体找回失去的生命与意识,实现心灵的和谐统一。

通过对道教中“圆”的讨论,我们深入了解了曼陀罗的运行原理。作为一个圆圈,曼陀罗与我们关系密切。曼陀罗绘画疗愈更符合宇宙与个体之间的联系,也就是你的频率、你的状况、你的内在认知系统,你对宇宙的看法可以通过曼陀罗展现出来。如果我们能将曼陀罗圆的疗愈内涵运用到生活中,我们将得到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技术。在这个圆里,有哲学意义、宇宙学观点、生命意义和最古老的遗传基因。

可以说,道教思想中关于圆的讨论,为笔者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为曼陀罗绘画疗愈提供了最好的依据。不仅认识到道家太极图所具有的心理学意义,也丰富了曼陀罗的哲学内涵。可知,与道家密切相关的曼陀罗这一圆圈对于现代人的个人疗愈和身心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未完待续……)

本研究以曼陀罗绘画的疗愈功能为核心,主要从两方面进行探讨:一方面在佛教、道家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对曼陀罗的本义、其佛教传统和文化内涵做出阐释,深入观察和探讨曼陀罗图式中隐藏的的疗愈性;另一方面从西方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试图系统性地阐释佛教曼陀罗与曼陀罗绘画治疗的关系以及曼陀罗绘画的疗愈机制和特征。

结合东西方的角度来探讨曼陀罗绘画的疗愈功能,让我们有了一种了解和欣赏东方智慧新的方式,也使这种理解不再形而上学,而是更加科学直观。虽然我们认为西方心理学与东方的佛教、道家有着巨大的差距,但当我们了解到双方都以非常相似的方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oyanghuaa.com/nhjg/87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