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春夏山花烂漫时,部分山花虽无比绚烂,却系有毒植物,欣赏之时当小心接触,谨防中毒。
本文对有毒植物作简单介绍。
1、黄花杜鹃
黄花杜鹃花
黄花杜鹃嫩叶
黄花杜鹃(学名:Rhododendronlutescens),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别名闹羊花、羊踯躅、黄杜鹃、三钱三、老虎花等。落叶灌木,高1~4m。老枝光滑,带褐色;幼枝有短柔毛。花冠大,黄色或金黄色,常见于低海拔山坡、石缝、灌木丛中,极易识别。有毒成分为梫木毒素,杜鹃花素和石楠素。采嫩叶食用,出现下列中毒症状:开始恶心呕吐,腹泻,心跳缓慢,血压下降,动作失调,呼吸困难,严重者因呼吸停止而死亡。解救方法:酌情考虑催吐或洗胃及导泻;服蛋清,活性炭及糖水;亦可静脉滴注5%葡萄糖生理盐水,并给兴奋剂,保暖;如血压下降则给去甲肾上腺素;如呼吸困难可给氧,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民间用栀子汁解毒。
2、石蒜
石蒜花
石蒜嫩叶
石蒜(学名:Lycorisradiata.),石蒜科石蒜属植物,别名龙爪花、蟑螂花、彼岸花、鬼蒜、山蒜等。为多年生宿根草本,鳞茎近球形,直径1-3厘米。秋季出叶,叶狭带状,花鲜红色;花期8-9月,果期10月。野生于阴湿山坡和溪沟边的石缝处。鳞茎中含有高石蒜碱、石蒜伦碱、多花水仙碱、石蒜胺碱、石蒜碱、伪石蒜碱和雪花莲胺碱、雨石蒜碱、去甲雨石蒜碱、去甲基高石蒜碱、加兰他敏、小星蒜碱、表雪花莲胺碱、条纹碱和网球花定等生物碱。采食石蒜,引起呕吐、腹泻、衰竭,严重者引起死亡。
3、黄花石蒜
黄花石蒜花
黄花石蒜嫩叶
黄花石蒜鳞茎
黄花石蒜(学名:Lycorisaurea),石蒜科石蒜属植物,别名忽地笑、铁色箭、大一支箭,与石蒜在于花黄色,叶宽,分布海拔高,其它特性同石蒜。
4、美国商陆
美国商陆嫩叶
美国商陆(学名:PhytolaccaAmericana),商陆科商陆属植物,别名商陆,美国商陆,十蕊商陆,垂序商陆,人参菜、土人参。多年生草本,根肥大,倒圆锥形。茎直立或披散,圆柱形,有时带紫红色。叶大,长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总状花序直立,顶生或侧生,花白色,微带红晕;果序下垂,熟时紫黑色;种子平滑,夏秋季开花。常见于地势开阔,阳光充足,土质疏松的林缘、村庄边、道路边、菜土内等地。主要毒素为商陆毒素、黄姜味草醇等,当野菜采食,出现恶心、口干、呕吐、腹泻、腹痛、烧心,严重者可出现血性呕吐物及血性水样便。心悸、乏力、头晕、头痛、面红等症状。中毒严重者,尽快催吐,用1:的高锰酸钾洗胃,再服用药用炭或蛋清、牛奶等保护胃粘膜。静脉输液,促进毒物排出。
5、毛茛
毛茛花
毛茛(学名:Ranunculusjaponicus),毛茛科毛茛属植物,别名鱼疔草、鸭脚板、野芹菜、山辣椒、毛芹菜、起泡菜、烂肺草。多年生草本。茎直立,中空,有槽,具分枝,生开展或贴伏的柔毛。聚伞花序有多数花,疏散,花黄色;花果期4月至9月。常见于田边、水田内、沟渠水边、小溪边等水湿地带。有毒成分为原白头翁素,具有刺激作用。采食毛茛当野菜食用,少量可引起口腔黏膜糜烂、恶心、呕吐、乏力、腹痛、腹泻等胃肠炎症状,甚至引起呕血和便血。严重中毒时,除表现胃肠道炎症症状外,还表现烦躁不安,突然昏厥、痉挛、心源性休克,甚至出现卒中状态而死亡。早期彻底洗胃,对症治疗。
6、昆明山海棠
昆明山海棠花及幼果
昆明山海棠(学名Tripterygiumhypoglaucum),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别名火把花、断肠草、紫金皮、紫金藤、雷公藤等,形态与雷公藤相差无几,主要区别为叶背有白粉。中毒症状与解救方法同雷公藤。常见于山坡较空旷地带。
7、披针叶八角
花枝
果枝
披针叶八角(左,心皮11-13个,角尖,味酸)和八角果(右,心皮7-10个,角圆钝,味香)
披针叶八角(学名:Illiciumlanceolatum),八角科八角属植物,别名:莽草、披针叶茴香、红毒茴、窄叶红茴香。常绿小乔木,叶互生或稀疏地簇生于小枝近顶端或排成假轮生,革质,披针形、倒披针形或倒卵状椭圆形,花腋生或近顶生,红色、深红色;心皮10-14枚,花期4-6月,果期8-10月。常见于阔叶林内阴湿地带。中毒症状类似癫痫,主要是惊厥,临床表现为有恶心、呕吐、口渴、腹泻、头痛、眩晕、狂躁不安、幻视、心律失常、四肢麻木、呼吸急促、严重者昏迷、谚语、四肢抽搐或阵发性惊厥、尿少至尿闭,死于呼吸衰竭。
8、醉鱼草
花枝
醉鱼草(学名:Buddlejalindleyana),马钱科醉鱼草属植物,别名闭鱼花,痒见消,鱼尾草,樚木,五霸蔷等。落叶灌木,茎皮褐色;小枝具四棱,棱上略有窄翅;叶对生,萌芽枝条上的叶为互生或近轮生,穗状聚伞花序顶生,花紫色,芳香,花期4-10月,果期8月至翌年4月。常见于水边、路边、房前屋后半阴半阳处。全株有小毒,捣碎投入河中能使活鱼麻醉,便于捕捉,故有“醉鱼草”之称。
9、曼陀罗
曼陀罗花
曼陀罗果
曼陀罗(学名:Daturastramonium),茄科曼陀罗属植物,别称洋金花、大喇叭花、山茄子、醉心花、狗核桃、疯茄花等。草本或半灌木状,茎粗壮,圆柱状,叶广卵形,花单生于枝叉间或叶腋,直立,有短梗;花萼筒状。蒴果直立生,卵状表面生有坚硬针刺,花期6~10月,果期7~11月。多为栽培,少见于房前屋后阳光充足地带。有毒成分主要含东莨菪碱、莨菪碱,其次有阿托品、阿朴阿托品、降阿托品、曼陀罗素、巴豆酰莨菪碱、曼陀罗碱、茵芋碱等。中毒症状通常可见口干舌燥、咽喉灼热、充血、声音嘶哑、吞咽困难、恶心、呕吐、臌肠腹胀、皮肤干燥潮红。解救方法为大量饮糖水、服蛋清或药用炭溶液,以沉淀生物碱,吸收毒素,保护粘膜。静脉输液,以促进毒物排出。
10、龙葵
龙葵花枝
龙葵(学名:Solanumnigrum),茄科茄属植物,别称野海椒、小苦菜、灯龙草、山辣椒、地泡子、飞天龙等。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多分枝;叶卵形或心型叶子互生,近全缘;夏季开白色小花,4-10朵成聚伞花序;球形浆果,成熟后为黑紫色。浆果和叶子均可食用,但叶子含有大量生物碱,主要为龙葵碱,须经煮熟后方可解毒食用。常见于地势开阔,阳光充足,土质疏松的林缘、村庄边、道路边、菜土内等地。
11、天南星科植物(皮肤不可接触)
魔芋(学名:Amorphophallusrivieri)
一把伞南星(学名:Arisaemaerubescens)
常见于路边、林缘,稀疏的林下。
天南星(学名:Arisaemaconsanguineum)
虎掌(学名:Pinelliapedatisecta)
半夏(学名:Pinelliaternate)
天南星科植物,包括魔芋、天南星、一把伞南星、异叶天南星、雪里见、野芋、虎掌、半夏等。块茎有毒。最常见的毒性作用是对皮肤和粘膜的刺激,作用迅猛,接触和误食后引起接触部位的红肿疼痛,以及由此产生其他症状,如舌体肿大致使语言不清、喉头肿胀带吞咽和呼吸困难,胃肠粘膜刺激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中毒可窒息死亡。
12、七叶一枝花
七叶一枝花的花
七叶一枝花的果
七叶一枝花(学名:Parispolyphylla),百合科重楼属植物植物。别名蚤体、重台根、草河车,重台草、鸳鸯虫、螺丝七、灯台七、土三七、七叶莲等。其特征是由一圈轮生的叶子中冒出一朵花,花的形状像极了它的叶子,叶轮生,花萼为绿色,花瓣呈细丝带状。花期4-7月,果期8-11月。常见于林内阴湿环境,分布海拔较高。有毒成分为蚤体苷、蚤休士宁苷及生物碱等,对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心脏均有毒害作用。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