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禁用物品详情中

1.关木通

关木通,中药名。为马兜铃科植物东北马兜铃AristolochiamanshuriensisKom.的干燥藤茎。秋、冬二季采截,除去粗皮,晒干。

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藤茎。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心、小肠、膀胱经。

功效:清心火,利小便,通经下乳。

主治:用于口舌生疮,心烦尿赤,水肿,热淋涩痛,白带,经闭乳少,湿热痹痛。

相关配伍:

1、用于治疗膀胱湿热,小便短赤,淋沥涩痛:与车前子、滑石等配伍,如八正散。(《和剂局方》)

、用于治疗心火上炎,口舌生疮,或心火下移于小肠而致的心烦尿赤:与生地黄、甘草、竹叶等配伍,如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

用法用量:3~6g。

禁忌:不可多用、久服,肾功能不全及孕妇忌服。

炮制方法:洗净,略泡,润透,切薄片,晒干。

生理特性:本品呈长圆柱形,稍扭曲,长1~m,直径1~px。表面灰黄色或棕黄色,有浅纵沟及棕褐色残余粗皮的斑点。节部稍膨大,有1枝痕。体轻,质硬,不易折断,断面黄色或淡黄色,皮部薄,木部宽广,有多层整齐环状排列的导管,射线放射状,髓部不明显。摩擦残余粗皮,有樟脑样臭。气微,味苦。

产地:主产于吉林、黑龙江、辽宁等地。

.农吉痢

农吉利,淡,平。滋阴益肾,抗癌。用于皮肤癌,耳鸣,耳聋。头目眩晕。保健食品禁用中药

药理:

(1)体外实验具抗癌活性。   ()农吉利甲素能抑制癌细胞DNA的生物合成与核酸代谢。   (3)农吉利甲素对动物移植性小鼠肉瘤S-、白血病L、大鼠瓦克癌56等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4)水煎剂对豚鼠离体肠肌有明显的解痉作用。   (5)农吉利甲素对麻醉犬有显著、持久的降压作用。   (6)农吉利甲素对动物有较大的毒性作用:在消化道方面能使食欲明显下降,粪便潜血试验阳性;对肝脏有进行性听见害,白蛋白合成能力下降,使肝细胞坏死,并抑制肝细胞的有丝分裂;有泌尿系方面,能在尿中查见红、白血球及透明管型,肾小球、肾小管有不同程度损害,严重者有坏死现象。如用腹腔给药,能引致小鼠排尿无力,体重下降。

药性:

苦、平。有毒。归肝、胃、脾、大肠经。

药效:

败毒抗癌、消肿解毒、消热燥湿。

药用:

败毒抗癌,用于癌瘤积毒

皮肤癌农吉利适量研末,高压灭菌后,用生理盐水调成糊状。亦可取鲜品捣成糊状,敷患处,日次,直至疮面愈合为止。乳腺癌鲜农吉利适量捣烂,水凋与糊状物涂于纱布,放疮面上,置上阳极,以轻刺激为宜作离子透入,日1次,每次0~30分钟,1次为1疗程。间隔7天再进行第疗程。一般治疗6个月,获显效。有效率达74%。胃癌农吉利30克,水煎3次分服。治疗时间~8个月,有效率60.5%。亦宜于肝癌。食管癌农吉利甲素注射液50毫克毫升,肌肉注射,1日次。能使症状缓解,有效率70%。亦宜于直肠癌。宫颈癌农吉利甲素栓1粒,置于阴疲乏内,使与癌瘤组织直接接触,每日换药1次,另肌肉注射每次毫升,含农吉利甲素50毫克,早、晚各1次,连续1~5个月。能使宫颈光滑,活检癌细胞阴性。白血病农吉利、猪脾等分烤干研匀,装入胶囊,每粒内含农吉利0.3克,每次3粒,日服3次,宜于急、慢性白血病。能使全身情况明显好转。

消肿解毒,用于疮肿极毒

疮痈疖肿农吉利15克,紫花地丁、金银花各9克水煎服。另用鲜农吉利捣敷。恶疮肿毒农吉利适量研末,麻油调敷,亦可煎浓汤外洗。热毒下痢农吉利、三颗针各15克水煎分次服。农药中毒农吉利研末,每服9克,开水送。亦宜于食物及野菌中毒。

清热燥湿,用于湿热炎症

湿热黄疸农吉利30克水煎次分服。气管炎农吉利60克加水毫升,煎0分钟后,去渣取汁,再以文火浓缩成毫升,加糖适量,每服毫升,早、晚次,日量,连续服用,多数3~4天后见效,有效率73.8%,经3个疗程以上者有效率达90%以上,以对喘息型者疗效更好。[药量]煎剂:15~30克。注射剂:(每毫升含甲素0.5毫克)肌注。胶囊剂:(每粒含生药0.3克)3~9粒。散剂:9~15克。外用:适量。孕妇忌用。[3][毒副反应]农吉利粗制剂因浓度较低,无明显副作用。农吉利甲素制剂有较大毒性,主要损害肝脏,还对胃肠道、泌尿道有刺激反应;亦可引起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症。

3.夹竹桃

夹竹桃(学名:NeriumindicumMill.)夹竹桃族夹竹桃属常绿直立大灌木,高可达5米,枝条灰绿色,嫩枝条具稜,被微毛,老时毛脱落。叶3-4枚轮生,叶面深绿,叶背浅绿色,中脉在叶面陷入,叶柄扁平,聚伞花序顶生,花冠深红色或粉红色,花冠为单瓣呈5裂时,其花冠为漏斗状,种子长圆形,花期几乎全年,夏秋为最盛;果期一般在冬春季,栽培很少结果。

中国各省区有栽培,尤以中国南方为多,常在公园、风景区、道路旁或河旁、湖旁周围栽培;长江以北栽培者须在温室越冬。野生于伊朗、印度、尼泊尔;现广植于世界热带地区。

花大、艳丽、花期长,常作观赏;用插条、压条繁殖,极易成活。茎皮纤维为优良混纺原料;种子含油量约为58.5%,可榨油供制润滑油。叶、树皮、根、花、种子均含有多种配醣体,毒性极强,人、畜误食能致死。叶、茎皮可提制强心剂,但有毒,用时需慎重。

生长习性

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耐寒力不强,在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可以露地栽植,但在南京有时枝叶冻枯,小苗甚至冻死。在北方只能盆栽观赏,室内越冬,白花品种比红花品种耐寒力稍强:夹竹桃不耐水湿,要求选择高燥和排水良好的地方栽植,喜光好肥,也能适应较阴的环境,但庇荫处栽植花少色淡。萌蘖力强,树体受害后容易恢复。

分布范围

夹竹桃原产于印度、伊朗和尼泊尔,中国各省区有栽培,尤以中国南方为多,常在公园、风景区、道路旁或河旁、湖旁周围栽培;长江以北栽培者须在温室越冬。野生于伊朗、印度、尼泊尔;现广植于世界热带地区

4.朱砂

朱砂,中药名。为硫化物类矿物辰砂族辰砂,主含硫化汞(HgS)。采挖后,选取纯净者,用磁铁吸净含铁的杂质,再用水淘去杂石和泥沙。

药材性状:

本品为粒状或块状集合体,呈颗粒状或块片状。鲜红色或暗红色,条痕红色至褐红色,具光泽。体重,质脆,片状者易破碎,粉末状者有闪烁的光泽。气微,味淡。

产地:

主产于湖南、湖北、四川、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炮制方法:

朱砂粉,取朱砂,用磁铁吸去铁屑,或照水飞法(矿物药在湿润条件下研磨,再借粗细粉在水里不同的悬浮性取得极细粉末的方法。)水飞,晾干或40℃以下干燥。为朱红色极细粉末,体轻,以手指撮之无粒状物,以磁铁吸之,无铁末。气微,味淡。

性味:

甘,微寒。

归经:

归心经。

功效:

清心镇惊,安神,明目,解毒。

主治:

用于心悸易惊,失眠多梦,癫痫发狂,小儿惊风,视物昏花,口疮,喉痹,疮疡肿毒。

相关配伍:

1、小儿夜啼:伏龙肝末二钱,朱砂一钱,麝香少许。为末,蜜丸绿豆大。每服五丸,桃符汤下。(《普济方》)

、疮似蜂窠,愈而复发:胡粉、朱砂等分。为末,蜜和涂之。(《圣济录》)

3、小儿诸痫:雄黄、朱砂等分。为末。每服一钱,猪心血入齑水调下。(《直指方》)

用法用量:

0.1~0.5g,多入丸散服,不宜入煎剂。外用适量。

禁忌:

本品有毒,不宜大量服用,也不宜少量久服;孕妇及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5.米壳(罂粟壳)

罂粟壳,又名“御米壳”,俗称“米壳”。为植物罂粟(PapaversomniferumL.)的干燥成熟果壳。秋季将已割取浆汁后的成熟果实摘下,破开,除去种子及枝梗,干燥。

呈椭圆形或瓶状卵形,多已破碎成片状,直径1.5~15px,长3~px。外表面黄白色、浅棕色至淡紫色,平滑,略有光泽,有纵向或横向的割痕。顶端有6~14条放射状排列呈圆盘状的残留柱头;基部有短柄。体轻,质脆。内表面淡黄色,微有光泽。有纵向排列的假隔膜,棕黄色,上面密布略突起的棕褐色小点。气微清香,味微苦。

罂粟壳中含有吗啡、可待因、罂粟碱、蒂巴因、那可汀等生物碱类物质。其中吗啡、可待因和罂粟碱这3种化合物在罂粟壳中含量较高,比较有代表性。下表中是这3种生物碱的基本信息。

成分名称

化学名称

分子式

性状

吗啡

17-甲基-3-羟基-4,5-α-环氧-7,8-二脱氢吗啡喃-6α-醇

C17H19NO3

无色或白色结晶或粉末,难溶于水,易吸潮

可待因

17-甲基-3-甲氧基-4,5α-环氧-7,8-二去氢吗啡喃-6α-醇

C18H1NO3

棒状结晶,其磷酸盐为白色细微的针状结晶性粉末,无臭,

味苦,有风化性。

罂粟碱

6,7-二甲氧基-1-(3,4-二甲氧基苄基)-异喹啉

C0H1NO4

其盐酸盐,为白色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熔点为-℃,几乎

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和乙醚,易溶于氯仿

6.红升丹

红升丹,拔毒,提脓,生新。用于溃疡疮口不敛,肉芽暗滞,腐肉不净。

成份

汞、硝酸。

性状

本品为桔红色无光辉的粉末,或为带桔红色有光辉的结晶性粉末。

功能主治

拔毒,提脓,生新。用于溃疡疮口不敛,肉芽暗滞,腐肉不净。

规格

每袋(瓶)装0.1g

用法用量

外用,将患处洗净,拭干,取少许撒入患处,用膏药盖贴或包扎;或与其它药味配成散剂或制成药捻用。

禁忌

(1)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禁用;()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

(1)本品为处方药,应在专职医生指导下使用;()本品有毒,具腐蚀性,专供外用,禁止内服。不用于眼、鼻、口腔等部位;(3)本品含有汞,不可长期、大面积使用。

贮藏

密闭,置干燥处。

7.红豆杉

红豆杉,是红豆杉属的植物的通称。该属约11种,分布于北半球。中国有4种1变种。

红豆杉属于浅根植物,其主根不明显、侧根发达,是世界上公认濒临灭绝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是经过了第四纪冰川遗留下来的古老孑遗树种,在地球上已有50万年的历史。由于在自然条件下红豆杉生长速度缓慢,再生能力差,所以很长时间以来,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形成大规摸的红豆杉原料林基地。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或灌木;小枝不规则互生,基部有多数或少数宿存的芽鳞,稀全部脱落;冬芽芽鳞覆瓦状排列,背部纵脊明显或不明显。叶条形,螺旋状着生,基部扭转排成二列,直或镰状,下延生长,上面中脉隆起,下面有两条淡灰色、灰绿色或淡黄色的气孔带,叶内无树脂道。雌雄异株,球花单生叶腋;雄球花圆球形,有梗,基部具覆瓦状排列的苞片,雄蕊6-14枚,盾状,花药4-9,辐射排列;雌球花几无梗,基部有多数覆瓦状排列的苞片,上端-3对苞片交叉对生,胚珠直立,单生于总花轴上部侧生短轴之顶端的苞腋,基部托以圆盘状的珠托,受精后珠托发育成肉质、杯状、红色的假种皮。种子坚果状,当年成熟,生于杯状肉质的假种皮中,稀生于近膜质盘状的种托(即未发育成肉质假种皮的珠托)之上,种脐明显,成熟时肉质假种皮红色,有短梗或几无梗;子叶枚,发芽时出土。

主要用途

本属木材的边材窄,与心材区别明显,无树脂道及树脂细胞,纹理均匀,结构细致,硬度大,防腐力强,韧性强。为优良的建筑、桥梁、家具、器材等用材。惟产量少,一般仅作细木加工、船桨、拱形制品、车旋、雕刻、乐器及箱板等用;种子可榨油。叶常绿,深绿色,假种皮肉质红色,颇为美观,可作庭园树。本属树种耐荫性强,在天然林中生长缓慢,分布星散,野生树木日渐减少。惟木材优良,宜选用造林,加强抚育管理,可促进其加速生长,以生产优良木材。

8.红茴香

红茴香,(学名:Illiciumhenryi)又名:山木蟹、木蟹、山桂花、大茴(《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木蟹柴、土大茴、香蟹、木蟹树、黄楠、铁苦散、闷痛香、大香树、山大茴(《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花亮红色,1-3朵聚生叶腋或枝顶。耐寒性不强,但在黄河以北,冬季需加保护。在华中为良好园林观赏树种。繁殖可播种。在-1度下不受冻害,不耐旱,叶果均含芳香油,根和根皮可入药。

红茴香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生资源稀少,人工栽培困难

形态特征

编辑

灌木或乔木,高3~8米,有时可达1米;树皮灰褐色至灰白色。

芽近卵形。叶互生或~5片簇生,革质,倒披针形,长披针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6~18厘米,宽1.~5(~6)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中脉在叶上面下凹,在下面突起,侧脉不明显;叶柄长7~0毫米,直径1~毫米,上部有不明显的狭翅。

花粉红至深红,暗红色,腋生或近顶生,单生或~3朵簇生;花梗细长,长15~50毫米;花被片10~15,最大的花被片长圆状椭圆形或宽椭圆形,长7~10毫米;宽4~8.5毫米;雄蕊11~14枚,长.~3.5毫米,花丝长1.~.3毫米,药室明显凸起;心皮通常7~9枚,有时可达1枚,长3-5毫米,花柱钻形,长~3.3毫米。果梗长15~55毫米;蓇葖7~9,长1~0毫米,宽5~8毫米,厚3~4毫米,先端明显钻形,细尖,尖头长3~5毫米。种子长6.5~7.5毫米,宽5~5.5毫米,厚.5~3毫米。染色体n=8。花期4~6月,果期8~10月。

9.红粉

红粉,一种化合物,由氧化汞和硝基汞组成。别名:红升丹、升药、灵药。橙红色片状或粉状结晶,片状者厚约毫米,一面光滑,略具光泽,另一面较粗糙,似附一层粉末;粉末橙色。体重,质硬脆,片状者易折断,断面散有稀疏细孔。气微,味淡。

通用名

红粉

别名

灵药、三白丹、三仙散、小升丹、三仙丹、升丹、红升、

小红升、升药、红粉、红升丹(红色者称红升丹)、黄升丹(黄色者,称黄升丹)。

成分

红粉是氧化汞和硝基汞的化合物。为水银、火硝、白矾各等分混合升华而成。该品为橙红色片状结晶或极细粉末,故名。

制备

取水银、硝石和白矾各60克。先将硝石、白矾研细拌匀,置铁锅内,用文火加热至完全熔化,放冷,使凝结。然后将水银洒于表面,再将瓷碗倒扣在锅上,碗与锅交接处用浸水桑皮纸条封固,四周用赤石脂或石膏等物稍加潮湿封固,碗底上放白米数粒。重新用火加热,先用文火,后用武火,至白米变成黄色时,在用文火继续炼至米变焦黄色。去火,放冷,除去泥封。将碗取下。碗内周围的红色升华物为“红粉”,碗中部黄色升华物为“黄升”,碗底块状物为“生药底”。刮下,分别密封于干燥处避光贮存。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红粉浓度6×l0(-5)在体外对常见化脓性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其杀菌效力比石炭酸大倍以上。但由于红粉的配伍及炼制方法不完全相同,因此,在药物成分、杀菌力和疗效上也有差别。

.促进创口愈合:术后切口感染,创面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拭干净,撒上一层薄薄的红粉,以灭菌敷料覆盖。待脓液减少,肉芽新生时,改用生理盐水纱条。与单纯使用利凡诺纱条的手术切口感染病例作比较,创口提前愈合,疗效有显著差异。

3.体内过程:切掉大白鼠全层皮肤的cm×cm创面上撒布红粉干粉4小时后,血、脑、肝、肾等组织含汞量明显升高,内脏组织的含汞量随给药剂量增加而递增,以肾含汞量最多,其次为肝、血、脑。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4.毒性:红粉混悬液小鼠灌胃半数致死量为10.98±1.71mg/kg,属中等毒性药物。另有报告小鼠灌服氧化汞的半数致死量为mg/kg,大鼠为18mg/kg。粗制氧化汞对人的致死量为1-1.5g,氧化汞人致死量为0.1-0.7g。

中药化学成分

主要含氧化汞(HgO),另含硝酸汞[Hg(NO3)]等。

科属分类

汞及其化合物类

主治

痈疽疔疮;梅毒下疳;瘿瘤瘰疬;一切恶疮肉暗紫黑;疮口坚硬;腐肉不去;窦道瘘管;脓水淋滔;久不收口;湿疮;疥癣。

30.羊角拗

羊角拗,学名:Strophanthusdivaricatus(Lour.)Hook.etArn.,别名:阳角右藤、牛角橹、断肠草、羊角藤、大羊角扭蔃(广西);鲤鱼橄榄(厦门);羊角黎;黄葛扭;猪屎壳。是华南山坡常见的野生灌木,叶长矩圆形,全缘,聚伞花序顶生,花冠漏斗状,裂片延伸成长线状,黄色。全株有剧毒,中毒症状为心跳紊乱,呕吐腹泻,神经性失语,幻觉,神志迷乱。有毒成分为羊角拗甙,毒毛旋花甙等。产于贵州、云南、广西、广东和福建等省区。野生于丘陵山地、路旁疏林中或山坡灌木丛中。越南、老挝也有分布。

生长环境

野生于丘陵山地、路旁疏林中或山坡灌木丛中。

适宜于热带、南亚热带气候,不耐霜冻。土壤以微酸性肥沃的砂质土壤为宜。

分布范围

产于贵州、云南、广西、广东和福建等省区。越南、老挝也有分布。

栽培技术

用种子和扦插繁殖。春、秋季播种或春季扦插育苗,5~6月雨季初期定植,行株距m×m,抽藤时搭架或使攀缘于其他树上。

主要价值性味用法

性味:根、茎含强心甙等,苦,寒,有毒。

①《本草求原》:苦,寒,有毒。

②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味苦,性寒,有大毒。

用法:外用:捣敷,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功能主治

羊角拗功能主治祛风湿,通经络,解疮毒,杀虫。治风湿肿痛,小儿麻痹后遗症,跌打损伤,痈疮,疥癣。

1、《本草求原》:“止瘙痒,治疥癞热毒。”

、《陆川本草》:“解疮毒,去瘀血。治疮痈及跌打损伤。”

3、《岭南草药志》:“外用杀虫,拔肿毒,通痹,续骨。”

4、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强心消肿,止痒杀虫。”

5、《福建中草药》:“祛风逐湿,通经活络。”

注意

1、《本草求原》:有毒,能杀人,不可入口。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有剧毒,不能内服

31.羊踯躅

羊踯躅(学名:Rhododendronmolle(Blume)G.Don):落叶灌木,高0.5-米;分枝稀疏,枝条直立,幼时密被灰白色柔毛及疏刚毛。叶纸质,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幼时上面被微柔毛,下面密被灰白色柔毛。总状伞形花序顶生,花多达13朵,先花后叶或与叶同时开放;花冠阔漏斗形,长4.5厘米,直径5-6厘米,黄色或金黄色,内有深红色斑点,花冠管向基部渐狭,圆筒状,长.6厘米,外面被微柔毛,裂片5,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蒴果圆锥状长圆形,具5条纵肋,被微柔毛和疏刚毛。花期3-5月,果期7-8月。

生于海拔米的山坡草地或丘陵地带的灌丛或山脊杂木林下。产中国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和云南,有一亚种产日本。该物种花朵美丽,颜色鲜艳,并具有较高的中草药价值,为著名的有毒植物之一。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多栽培,也是众多杜鹃园艺品种的母本,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产地生境

生于海拔米的山坡草地或丘陵地带的灌丛或山脊杂木林下。产中国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和云南。

生长习性

杜鹃花产于高海拔地区,喜凉爽湿润的气候,恶酷热干燥。要求富含腐殖质、疏松、湿润及pH在5.5-6.5之间的酸性土壤。部分种及园艺品种的适应性较强,耐干旱,瘠薄,土壤pH在7-8之间也能生长。但在粘重或通透性差的土壤上,生长不良。杜鹃花对光有一定要求,但不耐曝晒,夏秋应有落叶乔木或荫棚遮挡烈日,并经常以水喷洒地面。杜鹃花抽梢一般在春秋二季,以春梢为主。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0℃,3-5月开花,杜鹃花耐修剪。一般在5月前进行修剪,所发新梢,当年均能形成花蕾,过晚则影响开花。

3.丽江山慈姑

丽江山慈菇,中药名。为百合科植物山慈菇IphigeniaindicaKunth的鳞茎。分布于云南、西藏等地。具有散结止痛之功效。常用于乳腺癌,鼻咽癌,唾腺肿瘤,瘰疬,皮肤肿块,痛风。

贮藏

贮干燥容器内,置阴凉通风处,防蛀、防霉。

入药部位

鳞茎。

性味

味苦、微辛,性微温,有毒。

功效

散结止痛。

主治

乳腺癌,鼻咽癌,唾腺肿瘤,瘰疬,皮肤肿块,痛风。

相关配伍

治宫颈癌:山慈菇18g,砒石10g,雄黄1g,枯矾18g,硼砂10g,蛇床子3g,冰片3g,麝香0.3g。共研细末,外敷患处。(《抗癌植物药及其验方》)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0.3-0.6g,同蜂蜜蒸。外用:适量,鲜品捣烂,醋调敷。

使用注意

服用过量易中毒。年老体弱,尤其是肾、胃肠或心脏病患者慎服,孕妇禁服。

《云南中草药》:“本品鳞茎外形似贝母,常被误食,多食可中毒致死。”

炮制

一、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收,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晒干。

二、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形态特征

山慈菇,又名闹狗菜。植株高10-5厘米;球茎直径5-15毫米。茎常多少具小乳突,有几枚叶。叶条状长披针形,长7-15厘米,宽3-9毫米,基部鞘状,抱茎,有中脉,自下向上渐小,逐渐过渡为狭长的叶状苞片。花-10朵,暗紫色,排成近伞房花序;花被片狭条状倒披针形,长7-10毫米,宽0.7-1毫米;雄蕊长约为花被片的1/3;花丝具乳突,花药长约1毫米;子房较大,与花丝近等长。蒴果长约7毫米。花果期6-7月。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草地或松林下。分布于云南、西藏等地。

性状鉴别

球茎呈不规则短圆锥形,直径0.7-cm,高1-1.5cm;顶端渐尖,基部常呈脐状凹入或平截。表面黄白色或灰黄棕色,光滑,一侧有自基部伸至顶端的纵沟。质坚硬,碎断面角质样或略带粉质,类白色或黄白色。味苦而微麻。

33.大戟

大戟(拉丁学名:EuphorbiapekinensisRupr.)(植物名实图考引神农本草经),别称:京大戟(北京植物志,福建植物志),湖北大戟(湖北植物志),药用别称:牛奶浆草、山猫儿眼草、千层塔、下马、龙虎草。是大戟科大戟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80厘米。根圆锥状。茎直立,被白色短柔毛,上部分枝。叶互生。矩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杯状花序总苞坛形。蒴果三棱状球形,表面具疣状突起。种子卵形,光滑。生长于山坡、路边、荒坡或草丛中。靠种子繁殖。

根入药,逐水通便,消肿散结,主治水肿,并有通经之效;亦可作兽药用;有毒,宜慎用。

味苦,性寒,有毒。入肺、脾、肾经。主治水肿胀满、痰饮积聚、痈肿疔毒、二便不通。也可用于痰饮积聚,胸膈胀满,胁肋隐痛。消肿散结可用于痈肿疮毒及痰火瘰疠,内服外用均可

生长习性

生于海拔00~米,山坡、灌丛、路旁、荒地、草丛、林缘和疏林内。

大戟喜温暖湿润气候,耐旱、耐寒喜潮湿。对土壤要求不严,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上或粘质壤上栽培为好。

地理分布

种群数量较大。广布于全国(除台湾、云南、西藏和新疆),北方尤为普遍。分布于朝鲜和日本。模式标本采自北京附近。

34.昆明山海棠

昆明山海棠,中药名。为卫矛科植物昆明山海棠Tripterygiumhypoglaucum(Levl.)Hutch的根。分布于浙江、江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止血,舒筋接骨,解毒杀虫之功效。常用于风湿痹痛,半身不遂,疝气痛,痛经,月经过多,产后腹痛,出血不止,急性传染性肝炎,慢性肾炎,红斑狼疮,癌肿,跌打骨折,骨髓炎,骨结核,副睾结核,疮毒,银屑病,神经性皮炎。

别名

火把花、断肠草、紫金皮、紫金藤、雷公藤、掉毛草、胖关藤、红毛山藤。

入药部位

根。

性味

味苦、辛,性微温,大毒。

归经

归肝、脾、肾经。

功效

祛风除湿,活血止血,舒筋接骨,解毒杀虫。

主治

风湿痹痛,半身不遂,疝气痛,痛经,月经过多,产后腹痛,出血不止,急性传染性肝炎,慢性肾炎,红斑狼疮,癌肿,跌打骨折,骨髓炎,骨结核,副睾结核,疮毒,银屑病,神经性皮炎。

相关配伍

1、治风湿性关节炎,跌打劳伤:雷公藤30g,加酒g,浸泡5-7d后服。每次5ml,每日次。(《云南中草药选》)

、治产后腹痛,流血过多:紫金皮9g,大血藤1g。水煎服。(《红河中草药》)

3、治白血病(热毒壅滞或气滞血瘀):羊蹄根30g,牡丹皮15g,六方藤30g,白花蛇舌草30g,小白薇15g。水煎服。(《云南抗癌中草药》)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先煎;或浸酒。外用:适量,研末敷;或煎水涂;或鲜品捣敷。

使用注意

孕妇禁服。小儿育龄期妇女慎服。不宜过量或久服。

1、《云南中草药》:“本品有剧毒,不可多服。忌酸、冷、鱼腥、豆类。中毒可用茶叶煎水服解救。”

、《中国民族药志》:“忌食牛、羊肉、蛋类。”

炮制一、采集加工

秋后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二、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已切片者,除去杂质。

生长环境

生于山野向阳的灌木丛中或疏林下。分布于浙江、江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

35.牵牛子

牵牛子(英文名:SEMENPHARBITIDIS.),别名:黑丑、白丑、二丑、喇叭花、姜姜籽,牵牛、朝颜花。为旋花科牵牛属,一年生蔓性缠绕草本花卉。蔓生茎细长,约3~4米,全株多密被短刚毛。叶互生,全缘或具叶裂。聚伞花序腋生,1朵至数朵。花冠喇叭样。花色鲜艳美丽。蒴果球形,成熟后胞背开裂,种子粒大,黑色或黄白色,寿命很长。花期6~10月,大都朝开午谢。牵牛子为旋花科植物牵牛Pharbitisnil(L.)Choisy.圆叶牵牛Pharbitispurpurea(L.)Voigt的种子。又名草金铃(《雷公炮炙论》)、金铃(《本草图经》),黑牵牛、白牵牛(《仁斋直指方》),有泻水利尿,逐痰杀虫的功效。

形态特征

编辑

一年生缠绕草本,全株密被白色长毛。叶互生,阔心形,全缘;叶柄与总花梗近等长。

花序有花1~3朵;萼片5深裂,裂片卵状披针形,长约1cm,先端尾尖;花冠白色、蓝紫色或紫红色,漏斗状,长5~8cm;雄蕊5;子房3室。

蒴果球形。种子5~6粒,卵形,黑色或淡黄白色。花期6~9月,果期7~10月。种子似橘瓣状,长4~8mm,宽3~5mm。表面灰黑色(黑丑)或淡黄白色(白丑)。背面有1条浅纵沟,腹面接线的近端处有1点状种脐,微凹。质硬,浸水中作龟裂状胀破,内有浅黄色子叶两片,紧密重叠而皱曲。味辛、苦,有麻感。

生长习性

生于山野灌丛中、村边、路旁;喜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通风适度,不怕高温酷暑。

地理分布

原产于热带地区,全国各地有分布。

36.闹羊花

杜鹃花科羊踯躅(黄花杜鹃)。因叶较大,密被灰白色微柔毛及疏刚毛;花冠大,黄色或金黄色,极易识别。落叶灌木,高1~4m。老枝光滑,带褐色;幼枝有短柔毛。

单叶互生,叶柄短,有毛;叶片椭圆至椭圆状披针形,先端钝而具短尖,基楔形,全缘,边缘具向上微弯刚毛,幼时背面密被灰白色短柔毛。花多数,成顶生短总状花序,与叶同时开放;5数,花冠漏斗状,鲜黄色;雌蕊1枚,上位,5室,外被灰色长毛,花柱细,长于雄蕊。蒴果长椭圆形,熟时深褐色,室间开裂。

种子多数,细小。花期4~5月,果期6~7月。常见于山坡、石缝、灌丛中。花或花序入药。花期采收。

分布范围

常见于山坡、石缝、灌木丛中。分布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河南,四川、贵州等地。主产江苏、浙江、安徽、湖南等地。

主要价值功能

花:祛风除湿,散瘀定痛。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皮肤顽癣。外用治癣,煎水含漱治龋齿痛。

根:祛风止咳,散瘀止痛。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神经痛,慢性支气管炎;外用治肛门瘘管,杀灭钉螺。

果:搜风止痛,止咳平喘。用于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

茎、叶:杀蝇蛆,孑孓,钉螺。

注意

不宜多服、久服。体虚者及孕妇禁用。

贮藏

置干燥处,防潮。

备注

(1)本品有毒成分为梫木毒素,杜鹃花素和石楠素。中毒症状:开始恶心呕吐,腹泻,心跳缓慢,血压下降,动作失调,呼吸困难,严重者因呼吸停止而死亡。解救方法:酌情考虑催吐或洗胃及导泻;服蛋清,活性炭及糖水;亦可静脉滴注5%葡萄糖生理盐水,并给兴奋剂,保暖;如血压下降则给去甲肾上腺素;如呼吸困难可给氧,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民间用栀子汁解毒。

37.青娘虫

青娘虫,芫青科昆虫绿芫青的干燥虫体。利尿,祛瘀,解毒。用于小便不利,闭经,狂犬咬伤;外用治疥癣疮疡,淋巴结结核。

功用主治

攻毒,逐瘀。治瘰疬,狂犬咬伤。

①《别录》:"堕胎。"

②陶弘景:"疗鼠瘘。"

③《纲目》:"主疝气,利小水,消瘰疬。下痰结。治耳聋,目翳,猘犬伤毒。余功同斑蝥。"

药材

干燥虫体长圆形,长1~厘米,宽4~5毫米.头略呈三角形,蓝紫色,有光泽;眼小,微突。鞘翅全部呈亮绿色,蓝紫色或红紫色而具美丽的光泽;膜翅淡棕色,有4条较明显的脉纹。胸部突起,腹部具5体节。足3对多已脱落。气微臭。以身子、完整、色青绿鲜艳有光泽者为佳。产江苏、安徽、浙江等地。

38.鱼藤

鱼藤(毒鱼藤),属于豆科藤本植物,攀援灌木,全体秃净。单数羽状复叶。总状花序腋生或侧生于老枝上;花柄聚生,稍长于萼;萼钟形;花冠蝶形,粉红色。荚果扁平而薄,斜卵形或矩圆形。花期8月。果期9月。其根部含杀虫活性物质——鱼藤酮及类似物。鱼藤酮杀虫谱广,可防治多种害虫,是三大传统杀虫植物之一。

形态特征

攀援灌木,全体秃净。单数羽状复叶,

无托叶,叶柄长7~15厘米;小叶通常5枚,间有3枚或7枚,具短柄,近革质,卵状矩圆形至矩圆形,长4~8厘米,先端渐尖而钝,基部浑圆。总状花序腋生或侧生于老枝上,常不分枝,长5~10厘米;花柄聚生,稍长于萼;萼钟形,长约毫米,近秃净,有不明显的钝齿;花冠蝶形,粉红色,长约10毫米;旗瓣近于肾形,顶端圆形,有时微缺,翼瓣顶端圆形,龙骨瓣半圆形,翼瓣及龙骨瓣基部均有一急尖的耳;雄蕊10;子房无柄,花柱线形,内弯。荚果扁平而薄,斜卵形或矩圆形,长.5~4厘米,宽~.5厘米,秃净,只于上缝有狭翅;种子1,近于肾形。花期8月。果期9月。

分布范围

产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多生于沿海河岸灌木丛、海边灌木丛或近海岸的红树林中。印度、马来西亚及澳大利亚北部也有分布。

主要价值功能主治

豆科苦楝藤属植物鱼藤DerristrifoliataLour.,以全株及根状茎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碎,晒干。

性味归经,辛,温。有大毒。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叶、根、茎及果实有毒。

:散瘀止痛,杀虫。

:根、茎:灭蝇蛆,并用作农药杀虫剂。枝、叶:外用治湿疹,风湿关节肿痛,跌打肿痛(皮肤未破)。

: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烂、酒水各半煮热温敷患处。

:禁内服。

39.洋地黄

洋地黄:别名毛地黄、毒药草、紫花毛地黄、吊钟花,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全体密被短毛。根出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边缘具钝齿,有长柄。第-3年春于叶簇中央抽出花茎,高达1-1.5m,茎生叶长卵形,边缘有细齿,有短柄或近无柄。总状花序顶生,花冠钟形,下垂,偏向一侧,紫红色,内面带深紫色斑点。蒴果圆锥形,种子细小。花期5-6月,果期6-7月。原产于欧洲中部与南部山区。现中国浙江、上海、江苏与山东等地已有大量栽培。

形态特征

全体密被短毛。根出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边缘具钝齿,有长柄。第-3年春于

叶簇中央抽出花茎,高达1-1.5m,茎生叶长卵形,边缘有细齿,有短柄或近无柄。总状花序顶生,花冠钟形,下垂,偏向一侧,紫红色,内面带深紫色斑点。蒴果圆锥形,种子细小。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少分枝,全株被灰白色短柔毛和腺毛。株高60-10cm。叶片卵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叶粗糙、皱缩、叶基生呈莲座状,叶缘有圆锯齿,叶柄具狭翅,叶形由下至上渐小。顶生总状花序长50-80cm,花冠钟状长约7.5cm,花冠蜡紫红色,内面有浅白斑点。萌果卵形,花期6-8月,果熟期8-10月,种子极小。同属植物约5种。

生长环境

耐寒、耐旱、耐痞薄土壤。喜阳且耐荫,适宜在湿润而排水良好的土壤上生长。

分布范围

原产于欧洲中部与南部山区。现中国浙江、上海、江苏与山东等地已有大量栽培。

药用价值化学成分

从紫花洋地黄叶中已分离出0余种强心甙,由三种不同的甙元即洋地黄毒甙元(Digitoxigenin)、羟基洋地黄毒甙元(Gitoxigenin)和吉他洛甙元(Gitaloxigenin)与不同的糖缩合而成。

1.属于一级甙的有四种:

①紫花洋地黄甙A(purpureaglycosidA)=洋地黄毒甙元-3洋地黄毒糖-葡萄糖。

②紫花洋地黄甙B(purpureaglycosideB)=羟基洋地黄毒甙元-3洋地黄毒糖-葡萄糖。

③真地吉他林(Digitalinumverum)=羟基洋地黄毒甙元-洋地黄毒糖-葡萄糖。

④葡萄糖吉他洛甙(Glucogitaloxin)=吉他洛甙元-3洋地黄毒糖-葡萄糖。

.其余大多为次级甙,较重要的有以下几种:

⑴洋地黄毒甙(Digitoxin)=洋地黄毒甙元-3洋地黄毒糖。

⑵洋地黄毒甙元双洋地黄糖甙(Digitoxigenin-bis-digitoxoside)=洋地黄毒甙元-洋地黄毒糖。

⑶洋地黄毒甙元-洋地黄毒糖甙(Digitoxigenin-mono-digitoxoside)=洋地黄毒甙元-1洋地黄毒糖。

⑷奥多诺甙H(OdorosideH)=洋地黄毒甙元-洋地黄糖。

⑸洋地黄毒甙元-16-去氧葡萄糖甙(Digitoxigenin-16-deoxyglucoside)=洋地黄毒甙元-16-去氧葡萄糖。

⑹羟基洋地黄毒甙(Gitoxin)=羟基洋地黄毒甙元-3洋地黄毒糖。

⑺羟基洋地黄毒甙元双洋地黄毒糖甙(Gitoxigenin-bis-digitoxoside)=羟基洋地黄毒甙元-洋地黄毒糖。

⑻吉托甙(Gitoroside或Gitoside)=羟基洋地黄毒甙元-1洋地黄毒糖。

⑼洋地黄次甙(Strospeside)=羟基洋地黄毒甙元-洋地黄糖。

⑽吉托林(Gitorin)=羟基洋地黄毒甙元-葡萄糖。

⑾吉他洛甙(Gitaloxin)=吉他洛甙元-3洋地黄毒糖。

⑿吉他洛甙元-洋地黄毒甙(Gitaloxigeninmonodigitoxosidelanadoxin)=吉他洛甙元-洋地黄毒糖。

⒀吉他洛甙元双洋地黄毒糖甙(Gitaloxigeninbis-digitoxoside)=吉他洛甙元-洋地黄毒糖。

⒁吉他洛次甙(Verodoxin)=吉他洛甙元-洋地黄毒糖。

⒂吉他洛葡萄糖次甙(Glucoverodoxin)=吉他洛甙元-洋地黄糖-葡萄糖。

40.洋金花

洋金花(学名:DaturametelL),别名闹洋花、凤茄花、风茄花、曼陀罗花。是白花曼陀罗属植物,一年生草本植物,全株近于无毛。茎直立,圆柱形,高30~cm,基部木质化,上部呈义状分枝。叶互生,上部的叶近于对生;叶柄长~6cm,表面被疏短毛;叶片卵形、长卵形或心形,长8~14cm,宽6~9cm,先端渐尖或锐尖,基部不对称,全缘或具三角状短齿,两面无毛;叶脉背面隆起。花单生于叶胶或上部分枝间;花梗短,直立或斜伸,被白色短柔毛;花萼筒状,长4~6cm,淡黄绿色,称端5裂,裂片三角形,先端尖。花冠管漏斗状,下部直径渐小,向上扩呈嗽叭,白色,三角形,先端长尖。

生长习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阳光充足之地,要求土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1]多温室栽培,做观花物。一年生草本,在低纬度地区可长成亚灌木。生于荒地、旱地、宅旁、向阳山坡、林缘、草地。常生于向阳的山坡草地或住宅旁。

分布情况

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温带地区普遍栽培;我国台湾、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辽宁、河北、河南,这些省区常为野生。江苏、浙江、湖北、四川、上海、南京栽培较多,江南其它省和北方许多城市有栽培。

药用价值

性味:呸辛;性温;有毒

归经:归心、肺、脾经。

功效主治:止咳平喘,止痛镇静。哮喘咳嗽,脘腹冷痛,风湿痹痛,小儿慢惊;外科麻醉。

1.《纲目》:诸风及寒湿脚气,煎汤洗之。又主惊癎及脱肛,并入麻药。

.《生草药性备要》:少服止痛,通关利窍,去头风。

3.《本草便读》:止疮疡疼痛,宣痹着寒哮。

4.《陆川本草》:治咳嗽,跌打疼痛。

用法用量:

⑴《中华本草》:内服:煎汤,0.3-0.5g,宜入丸、散用。如作卷烟分次烯吸,每日量不超过0.5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衍。

⑵《中国药典》:0.3~0.6g,宜入丸散,亦可作卷烟分次燃吸(一日量不超过1.5g)。外用适量。

注意:

⑴《中华本草》:内服宜慎。体弱者禁用。

⑵《中国药典》:外感及痰热咳喘、青光眼、高血压及心动过速患者禁用。

贮藏:在7月下旬至8月下旬盛花期,于下午4-5时采摘、晒雨可用50-60℃烘4-6h即干。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食药技术研究

赞赏

长按







































儿童白癜风的治疗
白癜风诚信坐标企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oyanghuaa.com/nhtp/19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