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让你彻底了解感冒

热烈庆祝建国69周年

感冒概论

感冒俗称“伤风”,是临床最常见的外感疾病,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容易罹患的一种疾病。中医认为感冒是由于人体感受外邪而引起的。泛指人体感受外邪而引起的一系列外感证候,包括了普通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及流行性感冒等疾病。西医将感冒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两种类型。“普通感冒”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多由鼻病毒引起,其次为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

[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广义的上感不是一个疾病诊断,而是一组疾病,包括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喉炎、疱疹性咽峡炎、咽结膜热、细菌性咽-扁桃体炎。狭义的上感又称普通感冒,是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呈自限性,但发生率较高。成人每年发生2~4次,儿童发生率更高,每年6~8次。全年皆可发病,冬春季较多。][上呼吸道感染有70%~80%由病毒引起。包括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另有20%~30%的上感由细菌引起。细菌感染可直接感染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以溶血性链球菌为最常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偶或为革兰阴性细菌。各种导致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的原因,如受凉、淋雨、气候突变、过度疲劳等可使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的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迅速繁殖,从而诱发本病。老幼体弱,免疫功能低下或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易感。]

中医根据致病机理的不同,又将感冒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寒包火感冒”“肠胃型感冒”“时行感冒”等型。其中,“时行感冒”中医认为是一种“时疫”,属于中医“外感热病”的范畴,其症状类似于西医的“流行性感冒”,而实质也大抵相同,故我们就统以“流感”来称之。

流行性感冒

我们先来介绍一下“流感”。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流行性感冒”(流感)?它和“普通感冒”又有什么区别呢?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西医认为它是由流感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流感病人会出现明显的发烧、乏力、全身酸痛症状,但咳嗽、鼻塞、鼻涕等症状却比较轻微。流感有很强的传染性,婴幼儿、老年人、体弱多病者更容易被传染,且病情更严重。流感也有不同的类型,包括“季节性流感”(每年冬季流行,11月-次年3月多发)、-年的H1N1流感(也称“猪流感”)和“禽流感”等。

“流感”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一般秋冬季节是其高发期,本病具有自限性,但在婴幼儿、老年人和存在心肺基础疾病的患者容易并发肺炎等严重并发症而导致死亡。

流感与普通感冒的区别

西医认为,“流感”与“普通感冒”的区别主要有三个方面:(1)病原体不同:导致流感的病原体[导致人生病的微生物称为病原体。]是流感病毒,而导致普通感冒的病原体是其他病毒,如鼻病毒、冠状病毒等。(2)症状不同:普通感冒的症状主要体现在鼻部,比如鼻塞、流涕、打喷嚏,发烧、乏力、全身酸痛等症状比较轻微;而流感的鼻部症状比较轻微,发烧(体温常达到39-40度)、乏力、头痛、全身酸痛等症状更明显,部分患者还可能有腹痛、腹胀、呕吐等表现,严重患者甚至出现呼吸衰竭或死亡。(3)传染性不同:流感的传染性更强。

大部分人感染流感病毒后会有1-4天的潜伏期(平均2天),潜伏期一般没有什么不适症状。然后会突然出现高热(体温39-40度),伴有寒战、头痛、全身酸痛、乏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有时还会有嗓子痛、干咳、鼻塞、流涕等症状。如果没有并发症,多可在发病3-4天后逐渐好转,但完全恢复一般需要1-2周。婴幼儿、年老体弱者容易发生并发症,如肺炎、中耳炎、心脏损害[如心肌炎、心包炎、甚至心力衰竭]、神经系统损伤[如脑炎、脑膜炎、脊髓炎]、胃肠道症状、肌炎等。一旦出现并发症,说明流感病情较重,需要引起重视,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流感病毒全称「流行性感冒病毒」,可分为甲、乙、丙三型。(1)甲型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容易引起大范围的流行甚至引起世界性大流行,我们耳熟能详的甲型H1N1病毒、H7N9病毒都属于这一型。(2)乙型流感病毒对人的致病性也较强,但至今未发现因乙型流感病毒引起过世界性大流行。(3)丙型流感病毒很少造成大规模的流行,只会引起轻微的鼻塞、喷嚏、流涕症状。

西医对于流感的治疗

(1)一般治疗:多休息,多饮水,适当补充营养,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和湿度。(2)对症治疗:鼻塞流涕、发烧、头疼、全身疼痛症状明显时,可以进行对症治疗以缓解上述不适症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使用抗过敏药(如氯苯那敏)、减充血药(如伪麻黄碱)、退热止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阿司匹林、布洛芬)等。(3)抗病毒治疗:小于5岁(尤其小于2岁)或超过65岁的人,以及体弱多病或有慢性病的人群,应尽早(出现症状后48小时以内)开始抗流感病毒治疗,首选推荐药物为“奥司他韦”(即“达菲”)。[“奥司他韦”特异性抑制神经氨酸酶,对由H5N1、H9N2等亚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有治疗和预防的作用。在起病后24小时内服用奥司他韦的患者,病程会减短30%-40%,病情会减轻25%,作为预防用药,奥司他韦对流感病毒暴露者的保护率在80%-90%之间。现在奥斯他韦有两种剂型,一种是胶囊,一种是口服悬浊液。用于流感治疗:从症状开始的两天起,成人和青少年(13岁以上)每日服用两次,每次75mg,连续使用5天。一岁以下的婴儿还没有推荐使用的剂量。对于流感预防:成人和青少年(13岁以上)每日服用75mg,连续服用7天,可以得到6周的保护。]病情较轻、平时身体健康的成年人,可以不进行抗病毒治疗,仅采取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流感通常可以在1-2周内自然痊愈。如果3-4天后症状无好转,或症状有加重趋势,或出现高烧不退、剧烈咳嗽、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此外,每年于流感爆发季前的1、2个月(一般在9月份、10月份)还可以通过接种流感疫苗的方式来预防流感。同时要多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分餐具;流感高发期少去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最好佩戴医用口罩。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中医对于流感的认识

在中医学体系中,“流行性感冒”被叫做“时行感冒”或“时行疠气”,是一种疫病类疾病,属于中医里面“外感热病”的范畴。中医将其分为“伤寒论”和“温病论”两个方面加以认识。它与中医里面所说的“风寒感冒”“风热感冒”等普通类型感冒的致病机理不尽相同,中医对“流感”的治疗主要从“卫表证、入里化热证、本虚为主的流感”等辨证入手,进行汤药治疗以及针灸治疗。对于流感的治疗和预防,中医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中医对于流感的治疗

中医辨证治疗流感分五型

风热犯卫:发病初期,发热或未发热,咽红不适,轻咳少痰,无汗。舌质红,苔薄或薄腻,脉浮数。治则为疏风解表,清热解毒。常用中成药为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类,如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清开灵颗粒(口服液)、疏风解毒胶囊、银翘解毒类、桑菊感冒类等。儿童可选儿童抗感颗粒、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等。

热毒袭肺:症状为高热,咳嗽,痰粘咯痰不爽,口渴喜饮,咽痛,目赤。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滑数。治则为清热解毒,宣肺止咳。常用中成药:清热解毒、宣肺止咳类,如连花清瘟胶囊、银黄类制剂、莲花清热类制剂等。儿童可选小儿肺热咳喘颗粒(口服液)、小儿咳喘灵颗粒(口服液)、羚羊角粉冲服。

毒热壅肺:主症为高热不退,咳嗽重,少痰或无痰,喘促短气,头身痛;或伴心悸,躁扰不安。舌质红,苔薄黄或腻,脉弦数。治则为解毒清热,泻肺活络。

毒热内陷、内闭外脱:症状为神识昏蒙、淡漠,口唇爪甲紫暗,呼吸浅促,咯粉红色血水,胸腹灼热,四肢厥冷,汗出,尿少。舌红绛或暗淡,脉沉细数。治则为益气固脱,清热解毒。

气阴两虚、正气未复:症状为神倦乏力,气短,咳嗽,痰少,纳差。舌暗或淡红,苔薄腻,脉弦细。治则为益气养阴。

治疗流感的几种常用中成药

金花清感颗粒:由金银花、浙贝母、黄芩、等组成,能够疏风宣肺,清热解毒。用于外感时邪引起的发热,恶寒轻或不恶寒,咽红咽痛,鼻塞流涕等。

羚羊感冒片:由羚羊角、牛蒡子、淡豆豉、金银花、等组成,能够清热解表。用于流行性感冒,症见发热恶风、头痛头晕、咳嗽、咽喉肿痛等。

连花清瘟颗粒:由连翘、金银花、炙麻黄、炒苦杏仁、石膏、板蓝根等组成,能够清瘟解毒,宣肺泄热。症见:发热或高热,恶寒,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咳嗽等。

清热解毒口服液:由生石膏、金银花、玄参、生地黄、连翘等组成,能够清热解毒。用于热毒壅盛所致的发热面赤、烦躁口渴、咽喉肿痛;流感、上呼吸道感染等。

金莲清热颗粒:由金莲花、大青叶、生石膏等组成,能够清热解毒,利咽生津,止咳祛痰。用于外感热证。症见发热,口渴,咽干,咽痛,咳嗽等。

金花清感颗粒:由金银花、浙贝母、黄芩、牛蒡子、青蒿等组成,疏风宣肺,清热解毒。用于外感时邪引起的发热,恶寒轻或不恶寒,咽红咽痛,鼻塞流涕,口渴,咳嗽或咳而有痰等,舌质红,苔薄黄,脉数。适用于各类流感包括甲型H1N1流感所引起上述症候者。

清开灵颗粒:由金银花、栀子、水牛角、板蓝根、黄芩苷等组成。清热解毒,镇静安神。用于外感风热时毒、火毒内盛所致高热不退,烦躁不安,咽喉肿痛、舌质红绛、苔黄、脉数;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急性气管炎,高热等症证候者。

维C银翘片:是一个中西药复方制剂,由山银花、连翘、荆芥、淡豆豉等组成,能够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流行性感冒。

精制银翘解毒片:是一个中西药复方制剂,由金银花、连翘、金芥穗等组成,能够清热散风,解表退烧。用于流行性感冒,发冷发烧,四肢酸懒,头痛咳嗽,咽喉肿痛。

板蓝大青颗粒:由板蓝根和大青叶组成,能够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感、流行性腮腺炎等。

蓝芩口服液:也是用于伴有明显咽干咽痛的肺胃热证流感患者的中成药。蓝芩口服液由板蓝根、黄芩、栀子、黄柏、胖大海组成,能够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流感丸:藏药流感丸由诃子、亚大黄、木香、獐牙菜、藏木香、垂头菊等组成。能够清热解毒。用于流行性感冒,流清鼻涕,头痛咳嗽,周身酸痈,炎症发烧等。

小儿感冒冲剂:又叫小儿感冒颗粒,为小儿感冒类非处方药药品,其主要成份为广藿香、菊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地黄、地骨皮、白薇、薄荷、石膏等,主要用于风热感冒,发热重,恶寒轻,汗出而热不解,头痛鼻塞等症状。小儿感冒颗粒相对其他感冒药退烧疗效好,既可抗病毒又可防流感,纯中药、更安全,而且口感好,孩子更易接受。

中医预防流感方

方1:黄芪30克、刺五加15克、大青叶10克、生甘草6克。煎服,每日一次。

方2:金银花3克、芦根6克、黄芪6克,生甘草3克,每日代茶饮。[儿童量:金银花1克、芦根2克、太子参2克、生甘草1克]

注意:预防流感方不宜长期服用,一般服用3-5天,间隔一周后可以再服。

普通感冒

对于普通感冒,中西医的认识和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

西医对于普通感冒的认识

西医认为,普通感冒,属于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一周左右就能自行康复,因此不需要特殊治疗,只要注意休息,注意保暖,多喝水即可。但如果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也可以服用一些缓解不适症状的药物。[据说在欧美国家,所有被诊断为普通感冒的疾病医师几乎是不开药的,只会叫患者回去休息。医院和诊所多数情况下是会开一些缓解感冒症状的西药,甚至有不少门诊或诊所为了经济效益,给患者乱输抗生素,并且这一乱象极为普遍。那么,抗生素究竟是个啥玩意?为什么会引起如此大的争议呢。抗生素能快速有效的消灭人体内有害细菌,因此在治疗细菌性疾病方面,有起效快的优点,从而被使用在人类疾病治疗上。人类发现并应用抗生素,是一大革命,从此人类有了可以同死神进行抗争的一大武器,因为人类死亡的第一大杀手就是细菌感染。但是,近年来,使用抗生素的副作用也被一一发现。抗生素最被人诟病的的副作用之一就是,使用不当很容易造成细菌耐药性,从而用人体培养出无法对付的“超级细菌”。用抗生素杀灭细菌的同时,也锻炼了细菌的耐药能力。这些细菌再次传染给其他人的时候,就对原来的抗生素产生了一定耐药性,如此反复传播,总有一天,细菌对这种抗生素不再敏感。也就是说,滥用抗生素,最终将导致人们对那些耐药的细菌束手无策。虽然人们新发现的抗生素种类也在逐渐增加,但是当细菌被人类的抗生素锻炼成金刚不坏身的时候,人类也许就奈何不了这些“超级细菌”了。]

西医对于普通感冒的治疗

我们还是先来说说西医。西医根据普通感冒的一般症状,将治疗感冒的药物大体分为四类,主要以缓解感冒过程中的不适症状为主:

1.缓解发烧、头痛。如对乙酰氨基酚(又称“扑热息痛”)、布洛芬、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药,可退热和缓解头痛、肌肉酸痛。

2.缓解鼻塞选伪麻黄碱。感冒是一种上呼吸道感染疾病,鼻黏膜充血会引起鼻塞、流鼻涕等症状,而鼻黏膜血管收缩药,如伪麻黄碱,能减轻鼻窦、鼻腔黏膜血管充血,解除鼻塞症状。

3.缓解打喷嚏选扑尔敏。感冒时常会伴有打喷嚏、流鼻涕、流眼泪等过敏症状,抗组胺药如马来酸氯苯那敏(即“扑尔敏”)和苯海拉明可缓解。

4.缓解咳嗽选右美沙芬。上呼吸道感染还常会出现咽痒、咳嗽,氢溴酸右美沙芬是感冒药里最常用的镇咳药。

感冒药里的成分多少不一,一种、两种、三种、四种的都有,这从药名上就能看出来,如“酚麻美敏片”包含了对乙酰氨基酚、伪麻黄碱、右美沙芬和扑尔敏。这主要是因为人们感冒时并不都会出现所有症状。一定要根据自己出现的症状具体选药。另外,患者一定要注意,几种感冒药不能同时服用,也不能随便加大服用剂量,否则可导致重复或过量用药。

1.单纯发热或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刚感冒时,有些人只表现出发热症状,这时选择对乙酰氨基酚缓释片(泰诺林)就可以了,如果伴有头痛和肌肉酸痛,这种药物同样有效。

2.鼻塞、打喷嚏、流鼻涕。这些症状由鼻腔黏膜充血或过敏引起,最好选只含有伪麻黄碱和扑尔敏的药物,如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新康泰克)。

3.不发烧但咳嗽。可选择美敏伪麻溶液(惠菲宁),没有发热时不必选含“氨酚”的感冒药。

4.出现所有症状。适合选“酚麻美敏”“氨麻苯美”等“全能药”,但注意,从事驾车、开船或飞机、操作机密仪器或高空作业等工作时,切不可服用含“敏”或“苯”的感冒药,以免发生意外,可选择“氨酚伪麻美芬片”。

介绍几种西医常用感冒药

快克(复方氨酚烷胺胶囊):适用于缓解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四肢酸痛、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咽痛等症状,也可用于流行性感冒的预防和治疗。

感康(复方氨酚烷胺片):适用于缓解普通感冒及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四肢触痛、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咽喉痛等症状。

新康泰克:新康泰克分为蓝色和红色包装两种,蓝色装通用名为“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针对一般感冒(鼻塞、打喷嚏、流鼻涕、流眼泪等症状),新康泰克红色装通用名为“美扑伪麻片”,针对较严重感冒(发烧、四肢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本品可减轻由于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引起的上呼吸道症状和鼻窦炎、枯草热所致的各种症状,特别适用于缓解上述疾病的早期临床症状,如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等症状。但可见困倦、头晕、口干、胃部不适、乏力、大便干燥等副作用。

白加黑:又叫氨酚伪麻美芬片II、氨麻苯美片。适用于缓解普通感冒及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鼻塞、四肢酸痛、流鼻涕、打喷嚏、咳嗽、咽痛等症状。

康必得(复方氨酚葡锌片):本品用于儿童或老人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发热、头痛、咳嗽、多痰等的对症治疗。

雷蒙欣(氨麻美敏片):适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周身四肢酸痛、打喷嚏、流涕、鼻塞、咳嗽、咽痛等症状。

泰诺(酚麻美敏混悬液):适应症为本品用于小儿,可减轻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四肢酸痛、喷嚏、流涕、鼻塞、咳嗽、咽痛等症状。

感诺(复方氨酚烷胺胶囊):能迅速缓解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烧、鼻塞、咳嗽、咽喉肿痛。对流行性感冒亦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日夜百服咛(氨酚伪麻美芬片[日片]/氨麻美敏片II[夜片]):本品用于缓解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四肢酸痛,喷嚏、流涕、鼻塞、咳嗽、咽痛等症状。

惠菲宁(美敏伪麻溶液):可用于缓解儿童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及过敏引起的咳嗽、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咽痛等症状。

注:以上西药一般只是缓解感冒症状,对感冒并不起绝对的治疗作用,对于患者肌体有无实质性负性伤害,尚有待进一步的医学证明。

中医对于普通感冒的认识

而中医认为,普通感冒既然是一种疾病,就应该及时对证治疗,以减轻患者的不适程度并加速病情好转,有的时候,甚至可以通过服用中药增强患者的抵抗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感冒,一般是一有症状就可以用药,用药早,可以迅速缓解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可能感冒就可以很快被“压”下去了。如果等到症状比较明显了,或者拖一两天再用药,效果就会变差,导致感冒病程的延长。而一旦症状缓解了就可以停药了。[中医认为,预防疾病是治病的根本前提,扶正祛邪是治病的基本原则。比如,治疗外感高烧,若不扶正,只一味退烧,就有可能伤正致虚而使病情走下。因此在治疗急性高烧的同时,一定要先扶正,在扶正的同时,要注意给邪气以出路。一则透邪,使邪透出来;二则清里热,用清热药将热化解掉;三则泻火,使火邪下泻而出。这样热邪有去路,正气又不受损伤,疗效自然好,对身体的损害也最小。]

中医对普通感冒的分型

1.风寒型(风寒感冒)

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症状可见:脉浮紧、恶寒重、发热轻、时有汗时无汗、头痛身痛、鼻塞声重、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治法应以辛温解表为主。常选用桂枝、麻黄、荆芥、防风、苏叶等解表散寒药。

风寒感冒的几个阶段(干货哦!)

第一个阶段:外寒入侵体表。此时,人们会打喷嚏,流清鼻涕,注意,不是黄色的鼻涕,身上感觉冷飕飕的,怕风,呛咳。这个阶段,其实一般用不到药物,只是用一些简单的小方法就可以的。但大家要记住,必须抓紧时间,必须是第一时间使用这些小方法,否则错过了这段时间,感冒就会加重,治疗起来,时间就会延长了。此时,用任何能让身体热起来的方法都是可以的。比如,可以用六克苏叶熬水,开锅五分钟,然后代茶饮,会让经络通畅,祛除寒邪。如果能微微出汗,就不必再喝了,如果没有出汗,则继续喝,直到出汗为止。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过分出汗,如果大汗淋漓,则会耽误病情。同时,也不要空腹出汗,应该喝点热粥以助胃气。另外还有一个更好的方法,就是用开水直接冲怀山药粉(河南怀庆府铁棍山药最佳)来喝,山药可以培补中焦,使营卫之气充满,气血运行通畅,寒气很快就能排除体外。另外民间也有很多类似的方法,比如煮生姜红糖水,用热水袋放到颈后的大椎穴附近热敷,艾灸大椎穴,热水泡脚等等。大家记住,任何能使身体温暖起来的方法都是可以的,这个阶段,如果服药,我觉得最好的应该是通宣理肺丸,另外还有正柴胡饮颗粒等。这个阶段,时间会很短,一般人也就一天的时间(根据人的不同体质,因人而异),必须抓住这个宝贵的时间段,把感冒扼杀在萌芽阶段。

第二阶段:外寒里热。一般情况下,对身体感知不明显,或者没有认真学习中医的人,可能第一阶段会错过,从而进入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寒热并存。还会打喷嚏,流清鼻涕,有时也会流黄鼻涕,嗓子会痛,痰会是黄色的,身体发热,舌质红,外感症状明显,身体困倦,无力,肌肉酸痛,咳嗽的声音深入。单独用治疗咳嗽的药物并不能起作用,建议用中药的散外寒,与清热解毒的药物一起使用,寒热并调。方子:柴胡六克、防风六克、紫苏叶六克、黄芩六克、金银花九克、连翘十二克、蒲公英九克、芦根九克、生石膏十五克、甘草六克,三副即可,每天一副。熬水饮用。这个阶段,如果咽喉肿痛比较明显,可以在治疗的同时,用白萝卜,切片熬水,喝萝卜汤,吃萝卜片。如果咽喉肿痛比较明显,其他症状不那么突出,可用这样的方子:丹皮九克、炒栀子九克、郁金九克、射干九克、茯苓九克、枇杷叶六克、甘草六克。熬水喝,一般两副即可。这是著名喉科大师耿鉴庭老先生的方子,对喉症效果非常好,可以散结解毒。如果在外面出差,我觉得买抗病毒口服液就可以了,这个方子清热祛湿,效果不错,只是起的名字比较西化,其实方子是不错的。这个阶段,如果看到外面雾霾严重,则需要配合服用藿香正气水或者丸,会增加疗效的。

第三个阶段:表里俱热阶段。此时是外感没有控制住,最严重的阶段了,按照现代医学讲,这是引起严重的上呼吸道感染了。表现是高烧,咽喉肿痛,黄痰痰多,呼吸急促,咳嗽会引起胸腔共鸣,舌红。此时如果检查,甚至会有肺炎出现。这个阶段,最好不要自己调理,医院就诊。这个阶段,中西医都可以使用。   

第四个阶段:回到外寒阶段。此时,热邪已经基本清除,只剩一点外邪残余在鼻口连接处,此时鼻音重,流清鼻涕,偶尔身体有点发冷,打几个喷嚏,其余的症状都不明显了,很多人以为结束战斗了。此时,可以用古方止嗽散加味:荆芥三克、陈皮六克、桔梗六克、前胡六克、紫菀六克、款冬花六克、金银花六克、连翘六克。可以熬水,然后用此水漱口,滴鼻子,如果严重,也可以每天喝两小杯。有很多人忽略了这个阶段,结果孩子一直有点外邪在鼻腔,晚上睡觉会打鼾,鼻子声音会一直重,结果,医院检查,有了各种问题,比如鼻窦炎、腺样体肥大等等,这都是外邪没有清干净的缘故。对于这样的人,可以用这个方子:辛夷三克、白芷三克、荆芥三克、金银花六克、连翘六克、鱼腥草六克。熬水十五分钟,用这个水,漱口。同时滴鼻子,用空的眼药瓶,吸入这个药汁,滴入鼻腔,然后捏着鼻子让药汁在里面转动,过一会儿再让它流出来,一天用几次,这样的效果也比较好。

第五个阶段:脾胃虚弱。这是最后一个阶段了。之所以患外感,一定是正气不足,因此,辅助正气,应该贯穿于整个的外感调理过程中。而当外邪清除以后,经过一场战斗,脾胃的虚弱会更加明显,因此此时要补脾,来辅助正气。很多家长容易在这个阶段犯错误,孩子一旦感冒好了,不发烧了,立刻就去幼儿园了,结果很快就再次感冒,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正气在经过一场大战后,已经消耗很多了,却得不到补充,就又把自己暴露在风险里面了。我的建议,就是必须补脾,可以用上好的怀山药,每次用干片,三十克到五十克,熬水,然后代茶饮,这样喝三天,如果仍然有咳嗽的症状,可以加三克的牛蒡子,如果不咳嗽,就不必加了,就直接喝山药水,这样把脾气补足,则身体就会彻底恢复正常的。]

推荐方剂:

葱豉汤:带须葱白3-7个,淡豆豉30g,本方所治乃风寒表实轻证。方中以葱白辛温通阳,疏达肌表以散风寒为主药,辅以淡豆豉之辛甘以宣散解表,所以葱豉合用,有通阳发汗,解表散寒的作用。

通宣理肺丸:具有解表散寒,宣肺止嗽之功效。主治风寒感冒引起的咳嗽,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等症。

风寒感冒颗粒:解表发汗,疏风散寒。用于风寒感冒,发热,头痛,恶寒,无汗,咳嗽,鼻塞,流清涕。

感冒清热颗粒:具有疏风散寒,解表清热之功效。主治风寒感冒,症见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

注:服药后可喝些热粥或热汤,微微出汗,以助药力驱散风寒。

2.风热型(风热感冒)

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所致。症状表现为发热重(高烧)、微恶风、头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黏或黄、鼻塞黄涕、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舌苔薄白微黄。中医认为,风热感冒是感受风热之邪所致的表证。

推荐方剂:

风热感冒颗粒:疏风清热,利咽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发热,有汗,鼻塞,头痛,咽痛,咳嗽,多痰。板蓝根颗粒: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体炎、腮腺炎等证候者。

银翘解毒片: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

乌梅三豆饮(特别推荐):好乌梅5-7颗,白糖若干,绿豆、黄豆、黑豆各一把。煮2小时,豆烂喝汤。当天服用,切勿隔夜。

3.暑湿型(暑湿感冒)

多见夏季感冒,易夹当令之暑邪,而暑邪又多夹湿,每多暑湿并重,除见表证外,并常见有身热汗少,或有汗出热不解,心烦,口渴,尿短赤,胸闷,泛恶纳呆,头晕胀,舌苔黄腻,脉濡数。

推荐方剂:

香薷散与新加香薷饮:两者均以辛温之香薷、厚朴祛暑解表,散寒化湿。但香薷散药性偏温,主治暑令感寒夹湿之证,必见恶寒无汗者;而新加香薷饮则药性偏凉,主治暑温兼湿,虽亦恶寒无汗,但有口渴面赤。是当有别。

白虎加苍术汤:清热祛湿。方中白虎汤的石膏、知母、粳米、甘草,是清热的主要药物,其中石膏、知母辛寒与苦寒配伍,为清热卓效的常用之品。苍术苦温辛燥,有除湿解表之功。全方清热功效大于祛湿,对于暑湿证热重于湿者尤为适宜。

4.“寒包火”型感冒

这种感冒即有风寒的症状,又有风热的症状,单独服用“风寒颗粒”或“风热颗粒”等类药物效果并不显著。这种感冒的明显症状主要有:全身恶寒发冷、口干口渴、全身酸痛、无汗、发烧、嗓子痛、头痛,最明显的症状是鼻涕会由清稀变黄浓。[现在的感冒,从中医角度来看,八成都是寒包火。患者穿着厚厚的棉衣,还感畏寒怕冷,手足冰凉,鼻塞流涕,这是明显的外寒侵袭的表现;患者同时还有咽痛、口干、舌质红、舌苔黄等内热炽盛的表现,这是典型的“寒包火”。近十几年来,由于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变化,冬天的感冒中,“寒包火”这类的感冒已经占据了主流。“患者的体内有个小火炉。”从饮食上来看,现在人们往往进食高热量、高脂肪、低膳食纤维和微量元素食物,导致营养过剩,进而“痰湿内蕴,酿生湿热”。从精神层面来看,现在人们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也加重了“内火”的生成。内火旺盛,感染风寒,就会造成“寒包火”感冒。预防“寒包火”感冒,首先要注意避免外感风寒,随着温度变化穿衣;其次,要注意清清内火。平时要多摄入蔬菜,冬季时令的蔬菜白菜、萝卜都不错,此外,油菜等绿叶菜也要多吃点。平时还可以自己做点饮片茶,用热水泡一杯乌梅、麦冬、金银花的中药茶,能有效地平抑内热,祛除外寒。]

推荐方剂:

感冒合剂(周平安教授方):炙麻黄5克、杏仁10克、生石膏30克(先煎10分钟)、甘草5克、柴胡10克、黄芩10克、薄荷10克(后下)、银花15克、苏叶10克、草河车10克、羌活10克、板蓝根15克。

防风通圣丸(散):即防风通圣散的丸剂。由麻黄、荆芥穗、防风、薄荷大黄、芒硝、滑石、栀子、石膏、黄芩、连翘、桔梗、当归、白芍、川芎、白术(炒)、甘草组成。该方药既有解表的药,又有清里的药,同时还有扶正的药,可以通表里、和气血、畅通三焦,主治表里俱实之风热壅盛之证。[很多患者及患者家属,对于感冒究竟是风寒还是风热往往分不太清楚,只要出现外寒内热,表里俱实,恶寒壮热,头痛咽肿,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目赤睛痛,胸膈痞满,咳呕喘满等症,都可以使用此药。辨证的要点为舌红苔黄或白,脉轻、重按皆有力而数。该方药以清泻里热、畅通三焦为主,解表散寒为辅,如果是单纯的寒症,没有出现高烧、咽喉肿痛、大便秘结等里热症时,就不要用了。]

5.肠胃型感冒

肠胃型感冒

肠胃型感冒

肠胃型感冒

肠胃型感冒

胃肠型感冒在医学上又称“呕吐性上感”,它的发病症状主要是:胃胀、腹痛、呕吐、腹泻,一天排便多次,身体感觉乏力,严重时会导致肌体脱水、体内电解质紊乱,免疫系统遭到破坏。这时如果以止泻药物进行治疗,不但不会缓解病情,还会延误病情。使用藿香正气水对于治疗胃肠型感冒效果很好。对于患胃肠型感冒的小儿,可以同时服用一些消食导滞解表中药,如藿香正气丸、加味保和丸、珠珀猴枣散等。如果患儿腹胀腹痛、呕吐严重,可先服用四磨汤口服液止吐消食,大约半小时后再服用其他药物,这样效果会更好。

推荐方剂:

藿香正气水:苍术,陈皮,厚朴(姜制),白芷,茯苓,桔梗,大腹皮,生半夏,甘草浸膏,广藿香油,紫苏叶油。方中以藿香芳香化湿,理气和中,兼表解是主药。以紫苏叶、白芷发表解汗,并增强藿香理气散寒之力为辅药。佐苍术、厚朴、大腹皮燥湿除满;陈皮,生半夏行气降逆,和胃止呕;配桔梗开胸膈;用茯苓、甘草健脾利湿,加强运化功能。各药配合,使风寒得解,湿滞得消,气机通畅,胃肠调和。共奏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效。

6.体虚感冒

肠胃型感冒

肠胃型感冒

肠胃型感冒

肠胃型感冒

属气虚者,症见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痰白,倦怠无力,气短懒言,舌质淡,脉浮无力;属阴虚者,症见头痛身热,微恶风寒,头痛,心烦,口渴咽干,手足心热,干咳少痰,舌质红,脉浮细数。本病属于表证,当以解表祛邪为总的治则。若属风寒者,宜辛温解表;风热者,宜辛凉解表。

推荐方剂:

体虚感冒合剂:是以黄芪、黄苓、金银花、白术、水防风、板蓝根、玄参、麦冬、芦根、桔梗等中药成分制成。其中黄芪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黄苓抗炎、抗变态反应作用;保肝利胆作用;降压、利尿、镇静、解热作用;金银花的清热解毒功效;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水防风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的功效。

中医治疗感冒中成药汇总

辛温解表剂(风寒感冒)

祛风散寒发汗剂(风寒表实证)[一般为无汗出症状]1.风寒感冒颗粒:解表发汗,疏风散寒。用于风寒感冒,发热,头痛,恶寒,无汗,咳嗽,鼻塞,流清涕。2.表实感冒颗粒:由紫苏叶、葛根、白芷麻黄、防风、桔梗、苦杏仁、生姜、甘草、桂枝、陈皮组成。具有发汗解表,祛风散寒的功效。用于感冒病风寒表实证,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项强痛,鼻流清涕,咳嗽,痰白稀。3.葛根汤颗粒:就是经方里面的“葛根汤”。主治外感风寒表实,项背强,无汗恶风,或自下利,或血衄;痉病,气上冲胸,口噤不语,无汗,小便少,或卒倒僵仆。祛风散寒化湿剂(风寒挟湿证、风寒水饮)4.荆防颗粒:发汗解表,散风祛湿。用于风寒感冒,头痛身痛,恶寒无汗,鼻塞清涕,咳嗽白痰。5.柴连口服液:用于感冒属风寒挟湿证者,证见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咽干或兼脘闷、恶心等。6.九味羌活丸:具有疏风解表,散寒除湿。功效。用于外感风寒挟湿导致的恶寒发热无汗,头痛且重,肢体酸痛。

7.小青龙颗粒:具有解表化饮,止咳平喘之功效。主治风寒水饮,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稀。

祛风散寒化滞剂(风寒挟滞证)8.午时茶(颗粒):解表和胃。用于感受风寒,恶寒发热,内有食积,或伴有呕吐、泄泻。9.调胃消滞丸:健胃消停,解表化湿。用于感冒风寒,发热头痛,消化不良,腹痛泄泻。祛风散寒清热剂(表寒夹热证)10.感冒清热颗粒:用于治疗伤风感冒引起的头疼、发烧、咳嗽、咽干、全身酸痛、鼻流清涕等病症),在感冒初起及时服用,效果更为理想。

祛风散寒扶正剂(风寒表虚证)[一般为有汗出症状]11.表虚感冒颗粒:散风解肌,和营退热。用于感冒病的外感风寒表虚证,症见发热恶风,有汗,头痛项强,咳嗽痰白,鼻鸣干呕,苔薄白,脉浮缓。12.桂枝合剂(颗粒):就是经方里面的“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用于外感风邪之头痛发热、鼻塞干呕、汗出恶风。

辛凉解表剂(风热感冒)

13.风热感冒颗粒:疏风清热,利咽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发热,有汗,鼻塞,头痛,咽痛,咳嗽,多痰。14.银翘解毒片:具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之功效。主治风热感冒,症见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15.桑菊感冒片:具有疏散风热,宣肺止咳之功效。主治风热感冒初起,头痛,咳嗽,口干,咽痛。16.羚翘解毒丸:疏风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恶寒发热,头晕目眩,咳嗽,咽痛。17.羚羊感冒片: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主治流行性感冒,症见发热恶风,头痛头晕,咳嗽,胸闷,咽喉肿痛。18.板兰根冲剂:清热解毒、凉血;用于温热发热、发斑、风热感冒、咽喉肿烂、流行性乙型脑炎、肝炎、腮腺炎等。19.银翘伤风胶囊:具有疏风解表,清热解毒之功效。主治外感风热,温病初起,症见发热恶寒,高热口渴,头痛目赤,咽喉肿痛。20.玉叶解毒颗粒:清热解毒,辛凉解表,清暑利湿,生津利咽。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感冒咳嗽,咽喉炎,口干,咽喉肿痛,小便短赤,预防中暑。21.精制银翘解毒胶囊:清热散风,解表退烧。用于流行性感冒,发冷发烧,四肢酸懒,头痛咳嗽,咽喉肿痛,湿毒发颐,两腮赤肿。22.银柴颗粒(合剂):清热,解表,止咳。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咳嗽。

祛暑化湿剂(暑湿感冒)

23.暑湿感冒颗粒:清暑去湿、芳香化浊。用于外感风寒引起的感冒,胸闷呕吐,腹泻便溏,发热不畅。24.藿香正气水(浓缩丸、胶囊):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功效。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肠胃型感冒见上述症候者。25.祛暑丸:消暑去湿,和胃止泻。用于中暑外感,恶寒发热,头疼身倦,腹胀吐泻。26.暑症片:祛寒辟温,化浊开窍。用于夏令中暑昏厥,牙关紧咬,腹痛吐泻,四肢发麻。27.时疫救急丸:主治是祛暑散寒,定痛止泻。用于暑湿霍乱,头晕发热,脘腹胀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28.保济丸:具有解表,祛湿,和中之功效。主治暑湿感冒,症见发热头痛、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肠胃不适;亦用于晕车晕船。29.四正丸:具有祛暑解表,化湿止泻之功效。用于内伤湿滞,外感风寒,头晕身重,恶寒发热,恶心呕吐,饮食无味,腹胀泄泻。30.香苏调胃片:具有解表和中,健胃化滞之功效。主治胃肠积滞、外感时邪所致的身热体倦、饮食少进、呕吐乳食、腹胀便泻、小便不利。31.甘露消毒丸:症见暑湿蕴结,症见身热肢酸,胸闷腹胀,尿赤黄疸。具有芳香化浊,清热解毒之功效。32.黔曲:健脾开胃,理气导滞,清暑化湿。主治:食积饱胀,胸闷腹痛,不思饮食,暑湿感冒。

祛暑化湿扶正剂(暑湿兼气虚感冒)

33.清暑益气丸:具有祛暑利湿,补气生津之功效。主治中暑受热,气津两伤,症见头晕身热,四肢倦怠,自汗心烦,咽干口渴。

祛暑温中剂(夏月中寒感冒)

34.温六散:祛暑散寒,除呕止泻。用于暑月受寒,呕吐泄泻。35.十滴水:方中大黄清热解暑,降气通腑;薄荷油疏风凉解,祛暑化湿;肉桂、小茴香、干姜、辣椒温中散寒,和胃止吐,缓痛止泻;樟脑通窍辟秽止痛。具有健脾、祛暑功效。用于伤暑引起的头晕、恶心、腹痛、胃肠不适。36.周氏回生丸:祛暑散寒,解毒辟秽,化湿止痛。用于寒霍乱,干霍乱,痧胀。

祛暑清热剂(暑热感冒)

37.暑热感冒颗粒:祛暑解表,清热,生津。用于感冒病暑热症候,证见发热重,恶寒轻,汗出热不退,心烦口渴,溲赤。38.清凉防暑颗粒:清热祛暑,利尿生津。用于暑热,身热,口干,溲赤和预防中暑。39.白避瘟散:清凉解热。用于受暑受热,头目眩晕,呕吐恶心,晕车晕船。40.无极丸:清热祛暑,避秽止呕。用于中暑受热,呕吐恶心,身烧烦倦,头目眩晕,伤酒伤食,消化不良,水土不服,晕车晕船。

润燥解表剂(秋燥感冒)

41.秋燥感冒颗粒:用于感冒病秋燥证,症见恶寒发热,鼻咽口唇干燥,干咳少痰,舌边尖红,苔薄白而干或薄黄少津。 

和解、表里双解剂

和解少阳解表剂(少阳兼表证)42.正柴胡饮颗粒:具有发散风寒,解热止痛之功效。用于外感风寒初起: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喷嚏,咽痒咳嗽,四肢酸痛;流感初起、轻度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症候者。和解半表半里剂(少阳半表半里证)43.小柴胡颗粒:具有解表散热,疏肝和胃之功效。主治外感病,邪犯少阳证,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食欲不振、心烦喜呕、口苦咽干。[即经方中的“小柴胡汤”。方由柴胡、姜半夏、黄芩、党参、甘草、生姜、大枣组成。方中柴胡疏邪透表,使半表之邪得从外宣,黄芩清热,使半里之邪得从内彻;半夏开结痰,降浊气以止呕;人参补气扶正,甘草和中;更加姜、枣以助少阳生发之气,使邪不内传。]44.柴黄口服液:用于轻、中型风热感冒引起的发热,周身不适,头痛目眩,咽喉肿痛。和解少阳清肺剂(少阳兼肺热证)45.卫生宝丸:疏风解表,润肺化痰。用于外感风寒,内有蕴热而致的怕冷发烧,四肢酸懒,头疼目眩,咳嗽痰多,口渴咽干。表里双解剂46.防风通圣丸:具有解表通里,清热解毒之功效。主治外寒内热,表里俱实,恶寒壮热,头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瘰疬初起,风疹湿疮。47.芎菊上清丸:具有清热解表,散风止痛之功效。用于外感风邪引起的恶风身热、偏正头痛、鼻流清涕、牙疼喉痛。

扶正解表剂

48.参苏丸:益气解表,疏风散寒,祛痰止咳。用于身体虚弱、感受风寒所致感冒,症见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痰多、胸闷呕逆、乏力气短。49.参苏宣肺丸:解表散寒,宣肺化痰。用于肺经痰湿,感冒风寒引起的头痛鼻塞,周身不适,咳嗽痰多,胸膈满闷,气逆恶心。50.玉屏风丸(颗粒):由黄芪、白术、防风组成。具有益气、固表、止汗的功效。用于表虚不固,自汗恶风,面色白,或体虚易感风邪者。对于经常容易罹患感冒的体虚者,具有一定的预防感冒的作用。51.荆防败毒丸:清热散风,发表解肌。用于时行性感冒,恶寒发热,头痛咳嗽。

抗流感解毒剂(抗流感剂)

清热抗病毒剂(卫气同病证)

[参见前面治疗流感方剂介绍]52.时疫清瘟丸:清热透表,散瘟解毒。用于外感时疫瘟引起的头痛身痛,恶寒发热,四肢倦怠,喉痛咽干,痄腮红肿。53.清热解毒口服液:用于热毒壅盛所致发热面赤,烦躁口渴,咽喉肿痛等症;流感、上呼吸道感染等症。54.连花清瘟颗粒:能够清瘟解毒,宣肺泄热。症见:发热或高热,恶寒,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咳嗽等。对于控制和治疗流感具有一定疗效。

55.清开灵颗粒:由金银花、栀子、水牛角、板蓝根、黄芩苷等组成。清热解毒,镇静安神。用于外感风热时毒、火毒内盛所致高热不退,烦躁不安,咽喉肿痛、舌质红绛、苔黄、脉数;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急性气管炎,高热等症证候者。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捐助
甲氧沙林搽剂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oyanghuaa.com/nhtp/22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