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85岁的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成功提取青蒿素,并对全球抗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一时间,青蒿素和青蒿火了。
港城的田间地头有青蒿吗?答案是肯定的:当然有!
在港城,不仅有青蒿,而且还派上了大用场,咱们港城企业———康缘药业就是用青蒿、金银花等制造的热毒宁注射液,属于独家品种,主要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外感风热)所致的高热、头痛和咳嗽等症,目前正向年销售额20亿元的大关迈进。
治疗疟疾的中草药不只有青蒿,咱们港城的“海州常山”,在记载中也能治疗疟疾。中国植物志记载常山的根含有常山素,为抗疟疾的要药,早在宋代就有书籍记载。
“海州常山”这个名字很有意思,咱们来听听港城中草药知名学者吴舟是怎么说的。“‘海州常山’,最早出现在宋代的《图经本草》。“海州常山”是港城民间常用的草药,具有祛风湿、降血压的作用。夏天皮肤因为生痱子而发痒或周身湿气发痒,每天用“海州常山”30-60克加水煮汤洗浴,有止痒、除湿的效果。
除了“海州常山”,还有什么中草药是以咱们“海州”命名的呢?为了撰写《云台草木考》,吴舟翻阅了各类古代书籍,包括《图经本草》、《本草纲目》和《证类本草》等等。
“古代关于草药的书中,有很多药物都是以“海州”命名的。”吴舟介绍说,各个朝代中的古书,尤以宋代唐慎微的《证类本草》中记载《图经本草》里的冠以“海州”地名的药物最多,有13种之多,而且都有图片。这13种药物,具体为海州通草、海州蜀漆、海州卷柏、海州山踯躅、海州山茱萸、海州奕荆、海州碎骨补、海州青木香、海州漏芦、海州菝葜、海州石韦、海州豨莶和海州葛根。到了现代,还有“海州常山”和“海州香薷”等以海州命名的药物。
这里面有些药物的名字很有意思。
例如海州碎骨补,唐朝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指出,“碎骨补本名猴姜,开元皇帝以其主伤折补骨碎,故命此名。”
另外,“海州”山踯躅就是黄杜鹃,《本草经集注》解释为“羊误食其叶,踯躅而死,故以为名”。黄杜鹃在港城本地还叫“闹羊花”、“羊不食草”,和文中解释吻合。
现代命名的“海州香薷”也很有意思,它还有个名字叫“铜草”。这是因为“海州”香薷喜欢生长在铜矿脉的酸性土壤上。如果发现某地生长着良好的“海州香薷”,那么在那个地方就可能找到铜矿。
消息来源:苍梧晚报,连网
更多详情可下载连云港通APP客户端查看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