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荣获公益中国爱心救助定点医院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105591.html
所有的孩子都盼望假期,不过,不同的孩子对假期的渴望,内心的取向是不一样的,不一样的价值取向,会决定孩子不一样的假期生活方式。
有的孩子希望早点放假,是因为放假了好自由,可以自由自在的尽情玩耍,昼夜不分,晚上玩到凌晨,早上睡到中午。
有的孩子希望早点放假,是因为放假了就可以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了,整天手不离机,眼不离屏,玩游戏,看电视,痴迷如醉。
有的孩子渴望放假,心里想:放假了好啊!有些同学放假了从不搞学习,而自己可以利用假期争分夺秒,实现增值和超越。所以,这部分同学的假期比在学校安排的更紧张,更充实,更有序。当然,这部分孩子是少之又少,也正因为如此,才有出类拔萃,鹤立鸡群,凤毛麟角等成语。
当然,有的孩子先天秉赋好,聪慧灵敏,别人学一个星期,他一天就能完成,别人做作业需要三个小时,他45分钟解决,这样的孩子在假期里放肆的玩耍,成绩也不会受影响,此当另论。不过,这样的孩子确实是万里挑一,我所说的,是针对一般情况,常规孩子而言。
有的孩子在假期里,分析自己,正视自己的弱势科目,主动申请爸爸妈妈为其请家庭老师,或自己主动找老师、优秀大学生补课,这些学生自信、阳光,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想方设法,要利用假期一搏,以期待开学后,给自己、同学和老师一个惊喜!
有的孩子在假期里,做作业、搞学习装模作样,欺骗父母,父母在身边一个样,父母不在身边另一个样,这些孩子的父母要么被蒙在鼓里,被一直欺骗着,要么也假装不知,出于面子,还生怕别人戳穿。
有的孩子在假期里,父母与孩子一个样子,一起睡到中午,一起无所事事,一起打牌消磨时间。
也有的孩子在假期里,完全不听父母和爷爷奶奶的教育,痴迷于手机、电脑、电视不能自拔,父母或爷爷奶奶批评教育的时候,孩子的态度极为恶劣,长辈拿这些孩子毫无办法,只能眼睁睁地望着这些孩子一天天走向坠落,除了哀声叹气,别无他法。
父母的养育和教育方式,是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子的根。父母自律,爱好健康,热爱阅读,或勤劳、善良、担当,孩子耳濡目染,受其熏陶,可能成为那个在假期里自觉自律、争分夺秒、努力学习的孩子,反之,就可能成为文中其他类型的孩子,当然,父母缺少陪伴,缺少管教,也是非常糟糕的,也可能是导致孩子不自律的重要原因。
因此,通过孩子的假期表现,可以看出一个孩子的行为习惯,看出一个孩子的家教现状,也可以预知部分孩子的未来。大家想想:如果一个孩子在假期里能够高度自律,在完全放松的情况下,自主、自律、自制,好好搞学习,这样的孩子到学校了,还需要老师盯着?还需要父母管着?
任何一个孩子的好习惯、好性格,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都有一个滴水石穿,绳锯木断,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种良好家风家教肥沃土壤的滋养,家风中的善良、自律、积极,完全是一种自然状态,不需刻意建设,也不必制定什么计划,似乎与生俱来,浑然天成。家庭里或书香四溢、茶香弥漫、花香浓郁,或吹拉弹唱、轻歌曼舞、乐曲悠扬,或琴棋书画、往来皆鸿儒、谈笑都贤人,生活在这样家庭环境里的孩子,他能不成为自律的人吗?别说假期,无论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有无监督,这样环境里成长的孩子,心中有太阳,哪怕天黑了,也仍然阳光明媚。
当一个孩子在假期里出现父母不满意的行为时,责怪的不应该是孩子,改变的也不应该是孩子,只有父母好好反思,敢于从自我开刀,不怕自己疼,能够自己向自己动手术,自己改变了,家庭环境改变了,孩子才会改变!所以,如果一个孩子在假期里让你头疼,对不起,那是自己患的病,与孩子无关!
讷老